菌核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不仅危害莴苣,而且也对萝卜、甘蓝、白菜、番茄、菜豆、瓜类等多种蔬菜都造成危害。发生这种病害的原因在于多年连作、地势低湿、种植过密、偏施过施氮肥等,病害严重时整株萎蔫枯死。
起初莴苣得了菌核病是可以使用药剂进行的,方可减少经济损失。
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
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
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
或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
或40%纹枯利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60公斤喷雾。一般每7-10天喷1次,连续喷2-3次。
及时做好药剂防治,确保莴苣正常生长。
该病是莴笋的主要病害之一,各地均有发生,特别是保护地栽培的发展,危害明显加重,现将莴笋菌核病的田间症状、发病条件与流行规律及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一、田间症状:多发生在地面茎基部,发病初期病部呈水渍状,迅速向茎上部、叶柄和根部扩展,使病部组织软腐,表面密生白色棉絮状物,后逐渐变成黑色鼠状菌核,病株地上部叶片迅速萎蔫死亡。
二、发生条件及流行规律:
病原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堆肥和病残体内越冬,干燥时可存活三年以上,潮湿时只能存活一年,子囊孢子借气流传播,混在种子中的菌核也能传播,田间发病后在湿度大时病菌主要靠接触扩散蔓延,植株的健康部位接触病部菌丝即可染病,通过农事操作也能传播。病菌菌丝对温度要求不严,0-34℃都能生长,当田间温度达到18-20℃,空气相对湿度高于85%时发病重,低于65%则病害轻或不发病,故冬春低温季节遇长期阴雨天气病重,植株密度过大,通风透光差,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及偏施氮肥的田块发病重,保护地栽培中,高湿环境亦能诱致病害增重。
三、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清选种子,汰核,减少初次侵染。
2、与禾本科作物实行隔年轮作、水旱轮作,可杀死土中菌核。
3、田间发病后及时病组织并妥善处理减少传播蔓延,收获后病残体并进行深耕,将菌核埋入土中,使其不能萌发或子囊不能出土。
4、合理施肥,增施磷、钾肥,避免偏施氮肥。
5、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病株病叶后开始喷药,药剂可用50%咪鲜胺1000倍液或10%世高1500倍液或50%乙锰600倍液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