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瓜分为大葫芦与小葫芦,前者可做鲜食用而后者纯为观赏。在种植过程中,连作地、低洼潮湿地和过施氮肥容易发生炭疽病,此病害主要危害叶片和果实,茎蔓也可受害。根据小编的种植经验,告诉大家可以使用一些药剂来预防此病害的发生。
预防蒲瓜炭疽病以喷药保果为重点,从开花坐果期开始,结合喷施叶面营养剂,加入75%百菌清+70%托布津(1∶1)1000~1500倍液,或40%三唑酮多菌灵1000~15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交替喷施2~3次。隔7~15天1次,前密后疏,喷匀喷足。
高温潮湿的天气和通透不良的植地环境非常有利于蒲瓜炭疽病的发生,请大家一定要做好防治工作,确保蒲瓜的产量。
喷药保果为重点,从开花坐果期开始,结合喷施叶面营养剂,加入75%百菌清+70%托布津(1∶1)1000~1500倍液,或40%三唑酮多菌灵1000~15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交替喷施2~3次。隔7~15天1次,前密后疏,喷匀喷足。
用肥不当烧根造成的黄叶
由于使用了未腐熟的人畜粪,或长期大量使用化肥,造成肥多伤根。有的过多使用劣质的叶面肥,由于市面上不少叶面肥中含有激素类物质,造成西瓜激素和微肥中毒,使叶片僵化、褪绿、变脆、畸形、发黄。
症状特点
主要危害叶片和果实,茎蔓亦可受害。叶斑近圆形至不定形,中部黄褐色至灰褐色,微具云纹,边缘色深,污褐色至墨绿色,斑外有窄而小的黄晕。果实染病,初呈水渍状圆形小点,后扩大为圆斑,中部色深褐,边缘浅绿色至墨绿色,严重时果斑密布并连合为斑块,终致果腐。
病原及发病特点
病原为半知菌亚门的瓜类刺盘孢菌[Colletotrichumorbiculare(Berk.&Mont.)Arx.=C.1agearium(Pass.)Ell.etHalst.]。与节瓜等瓜类炭疽病的病原相同。本病与节瓜炭疽病一样,果实受害重,但不同点在于:节瓜果实炭疽病病斑明显下陷;蒲瓜果实炭疽病病斑下陷一般不明显。但两者发病规律相同,即高温潮湿的天气和通透不良的植地环境有利于发病,连作地、低洼潮湿地和过施氮肥的植株发病较重。品种间抗炭疽病的差异情况不清楚。在现有的一般表现抗性较强的品种中,如大腿瓠与大腰葫芦(福建)、长颈葫芦(四川雅安)、三江口瓠子(江西)等是否也抗炭疽病则不明确,有待各地通过调查确定。
防治方法
参照节瓜炭疽病的防治方法。以喷药保果为重点,从开花坐果期开始,结合喷施叶面营养剂,加入75%百菌清+70%托布津(1∶1)1000~1500倍液,或40%三唑酮多菌灵1000~15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交替喷施2~3次。隔7~15天1次,前密后疏,喷匀喷足。
参照节瓜炭疽病的防治方法。以喷药保果为重点,从开花坐果期开始,结合喷施叶面营养剂,加入75%百菌清+70%托布津(1∶1)1000~1500倍液,或40%三唑酮多菌灵1000~15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600倍液,交替喷施2~3次。隔7~15天1次,前密后疏,喷匀喷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