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菌核病的防治

2015-01-10 09:15 3456.TV商机咨询

黄瓜菌核病主要为害茎蔓和瓜条。茎蔓受害,初呈淡褐色水渍状病斑,茎蔓软腐,长出白色菌丝,病茎纵裂干枯,病部以上蔓叶萎蔫枯死,在茎内长有鼠粪状黑色菌核。瓜条被害,先在残花部,后引起瓜条发病呈水渍状腐烂,长出白色菌状,以后也长出黑色菌核。

黄瓜菌核病的病原及发生规律

病原为真菌,以菌核形式随病残体在土中越冬,也可随种子传播。菌丝生长的适温20摄氏度左右,菌核萌发适温为15摄氏度,湿度在85%以上。

黄瓜菌核病防治方法

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0.07%的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0.1%的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防霉宝超微粉600倍液喷雾防治。用40%杜邦福星可湿性粉剂与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混合喷雾有较好防治效果。预防时7~8天1次,发病时4~5天喷1遍,连喷3~4次。

(1)农业防治。水旱轮作或病田夏季泡水浸半个月,或收获后及时深翻20厘米。

(2)物理防治。播种前用10%盐水漂种2-3次,以汰核。

(3)地膜覆盖。

(4)种子和土壤消毒。50℃温水浸种10分钟,或播前用40%五氯硝基苯配成药土,每亩用药l公斤,加细土15-20公斤,施药土后播种。

危害症状该病主要危害茎蔓和瓜条。茎蔓染病,主要在茎基部和茎节发病,初始呈淡褐色水渍状病斑,造成茎蔓软腐、萎缩,并产生白色棉絮状菌丝,病茎纵裂干枯,茎内髓部被破坏,病部以上的茎蔓和叶片萎蔫枯死,后期在茎内产生鼠粪状黑色菌核。瓜条染病,多从残花开始侵染,并向幼瓜扩展,初期呈水渍状病斑,常密生白色棉絮状菌丝,后期病部产生鼠粪状黑色菌核。叶片染病,初呈水渍状病斑,扩大后成褐色近圆形大斑,产生白霉污斑,高湿条件下引起腐烂,产生鼠粪状黑色菌核。

发生特点此病由真菌子囊菌亚门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侵染引起。种子能带菌,病菌以菌核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或混杂在种子中越冬或越夏。在适宜温湿度条件下,菌核萌发产生子囊盘,散发出子囊孢子,随气流传播蔓延,侵染衰老花瓣或叶片,产生白色菌丝,开始危害柱头或幼瓜。病花落在健叶或茎上经菌丝接触,引起再侵染。浙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黄瓜菌核病主要发病盛期在4~5月和9~10月。高温多湿或密植,通风不良,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田间湿度过大的田块发病重。

防治要点①农业防治:从无病株上采种;实行轮作;选用地势较高、排水条件良好的地块种植黄瓜;施足底肥,增施磷、钾肥。

②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全田喷药,次用药后,间隔5~7天再喷第二次,如病情继续发展可喷第三次。药剂可选用50%扑海因悬浮剂1 000~1 500倍液,或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40%施佳乐悬浮剂800倍液,或40%菌核净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0%品润干悬浮剂5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或威尔达甲托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等喷雾防治。

免费加群

您留言,我回电,快速找产品!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

客服中心

客服中心

【长按指纹】识别图中二维码
  或搜索公众号huobao3456tv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