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盏花又名金盏菊,古代西方作药用或染料,也作化妆品或食用,叶和花瓣可食用,作菜肴的装饰。原产于南欧。具有药用价值抗菌 清热降火 治青春痘,。那么金盏菊是怎么栽培的呢?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金盏菊的栽培方法。
金盏菊的栽培方法:
1、播种育苗:金盏菊种子每克在130-170粒之间,呈星月形,冬春用花一般在9-10月播种主要用于解决冬末、早春的用花,所以一般以9月份播种量大。现阶段主要是保护地的床播、箱播育苗,少数专业盆花生产商用穴盘育苗,采用人工无土基质,介质经消毒处理,pH值为6.0-6.8,EC值为0.5-0.75为宜。播种后用蛭石覆盖,对种子发芽更有利,播后介质湿度在60-70%,8-15天出苗。
阶段:播种后4-6天发芽,金盏菊要求介质湿度较干。水分过多使其也不能够正常发芽。温度保持在20-25℃,金盏菊喜光,不需遮荫,如在9月份播种,为降温可适当遮荫。
第二阶段:此阶段仍要保湿,但湿度比阶段降低。这样根能很好地扎入介质,而不会翘根。随着根系往下生长,子叶渐渐展开,至对真叶完全展开即可开始喷施肥料,以浓度为50ppm的20-10-20的水溶性花卉专用肥为主。
第三阶段:这一阶段种苗进入快速生长期,对水分和肥料的要求较高,可用50-100ppm20-10-20和14-0-14的水溶性花卉专用肥交替施用,以减少盐离子的积累。在种苗生产中,施肥以少量多次效果较好,即每浇一次水即浇一次肥,用50ppm20-10-20和14-0-14的水溶性花卉专用肥就能种苗的生长需要。但浇水需要干湿交替,有利调节和促进根系生长,温度可适当降低到18℃左右,在此阶段苗长有2-3对真叶,苗高有3-4cm,根系可长至3-5cm。
第四阶段:此阶段为炼苗期,由于苗的根系基本长好,且有3对真叶,故要注意控制水分,施14-0-14的花卉专用肥,温度、湿度比上一阶段稍低,加强通风,防止徒长。移植/上盆:在炼苗期过后,即可移植上盆。金盏菊一般采用12-13cm口径的营养钵,一次上盆到位,不再换盆。如果是用撒播育苗的,在1-2对真叶时,用128或288的穴盘移苗一次,之后再上盆。上盆时介质中可混入少量的复合肥作为基肥。光照调节:金盏菊为喜光植物,生长、开花都需要有足够的阳光,不需遮荫。
2、温度控制:上盆后温度可适当保持在15℃左右。因金盏菊属冷季节花卉,生长在冬春季,对温室不需加温,更不需降温。只要适当保温就可以避免冻害,在上盆后生长期如温度太低,会使花期延迟。
3、水肥管理:水肥管理主要是介质的选择。对保水性能和排水性要求严格。在种苗有充足的水肥外,浇水前的适当干燥也至关重要。这样更有利于根系的生长。但不能使介质干透,而造成植株的枯萎死亡。追肥采用20-10-20和14-0-14的花卉肥交替施用为宜。每7-10天施一次,浓度在200-250ppm.一般生产者成本问题,施用复合肥较为普遍,但在冬季气温较低时应少用20-10-20的肥料。另外金盏菊对缺微量元素较敏感,容易造成叶间失绿、枯黄,失去观赏价值。栽培管理:金盏菊一般不用打顶,这样花开得较整齐。在江浙地区以外,如要留多分枝则多采用打顶,留4-5片叶子。在冬季要注意保暖,这样可使其青枝绿叶,花团锦簇,但也要注意通风。
4、病虫害:苗期主要病害有猝倒病、灰霉病、细菌性芽枯病(用普力克800-1500倍,百菌清800-1000倍,可杀得500-800倍进行防治);生长期主要病害有白粉病、炭疽病及细菌性芽枯病(用粉锈净1000-1500倍,炭疽福美800倍,1∶200波尔多液进行防治);主要虫害有蚜虫等(用40%氧化乐果1000倍进行防治)。
5、出圃质量:花朵开始显色至盛花期前期出圃为宜,冠幅在15-20cm之间。株形整齐,叶色鲜绿。在装车运输中不要超过12小时。如果次出花未销售完,可进行修剪一次,除去残留花,仍可出售。
以上就是小编介绍的金盏菊的栽培方法,希望可以以帮助到大家。想了解更多关于金盏菊的资讯,请继续关注火爆农资招商网(3456.TV)。
生长习性
喜阳光充足环境,适应性较强,能耐-9℃低温,怕炎热天气。不择土壤,以疏松、肥沃、微酸性土壤,能自播。金盏菊的适应性很强,生长快,较耐寒,不择土壤。能耐瘠薄干旱土壤及阴凉环境,在阳光充足及肥沃地带生长良好。
金盏菊为二年生草花,全珠具毛,叶互生,呈长椭圆形,基部抱茎。茎下部的叶子呈匙形,为绿色;花为顶生头状花序,单生。每朵花的边花为舌状花,中央为筒状花,有黄和黄褐两种颜色。花期以2—4月,夏季也开花,其他各月均有零星花开。瘦果,种子为暗黑色或灰土色。
主要特征
金盏菊株高30~60cm,为二年生草本植物,全株被白色茸毛。单叶互生,椭圆形或椭圆状倒卵形,全缘,基生叶有柄,上部叶基抱茎。头状花序单生茎顶,形大,4-6cm,舌状花一轮,或多轮平展,金黄或桔黄色,筒状花,黄色或褐色。也有重瓣(实为舌状花多层)、卷瓣和绿心、深紫色花心等栽培品种。花期12-6月,盛花期3-6月。瘦果,呈船形、爪形,果熟期5-7月。
生长习性
喜阳光充足环境,适应性较强,能耐-9℃低温,怕炎热天气。不择土壤,以疏松、肥沃、微酸性土壤,能自播。金盏菊的适应性很强,生长快,较耐寒,不择土壤。能耐瘠薄干旱土壤及阴凉环境,在阳光充足及肥沃地带生长良好。
金盏菊为二年生草花,全珠具毛,叶互生,呈长椭圆形,基部抱茎。茎下部的叶子呈匙形,为绿色;花为顶生头状花序,单生。每朵花的边花为舌状花,中央为筒状花,有黄和黄褐两种颜色。花期以2—4月,夏季也开花,其他各月均有零星花开。瘦果,种子为暗黑色或灰土色。
生长习性
喜阳光充足环境,适应性较强,能耐-9℃低温,怕炎热天气。不择土壤,以疏松、肥沃、微酸性土壤,能自播。金盏菊的适应性很强,生长快,较耐寒,不择土壤。能耐瘠薄干旱土壤及阴凉环境,在阳光充足及肥沃地带生长良好。
金盏菊为二年生草花,全珠具毛,叶互生,呈长椭圆形,基部抱茎。茎下部的叶子呈匙形,为绿色;花为顶生头状花序,单生。每朵花的边花为舌状花,中央为筒状花,有黄和黄褐两种颜色。花期以2—4月,夏季也开花,其他各月均有零星花开。瘦果,种子为暗黑色或灰土色。
栽培方式与养护要点
因特别耐寒,单瓣花中还有俗称“不知冬”的品种。虽然耐寒,但是容易受霜害,还是要尽量放在不受寒冷侵袭之处,做好防霜措施。保持充足的光照也非常重要。要经常检查摘去残花。
金盏菊的种植方法,金盏菊的花有单瓣和重瓣之分,色泽有淡黄、黄色、金黄色等。冬天温度低,光照时间短,强度弱,对花色的深浅影响很大,淡黄色或黄色受上述条件影响,花色相对较淡,甚至趋于白色,所以,金盏菊的冬季管理很重要。
金盏菊是喜光花卉,人室后,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室内温度不能低于5℃,10~20℃为适宜生长的温度。温度偏低,生长慢,开花少,所以,室内温度要尽量高一些好。金盏菊开花时间长,每次浇水要浇足;每10~15天追1次肥,以稀薄的饼液肥为主,适当施化学肥料。
金盏菊在冬季室内栽培,其环境条件较地栽差,为使多开花,不能任其自由生长,要进行株形整理。对过密枝、交叉枝、弱枝要及时剪掉。在一般条件下,每株只能保留3~5个侧枝;若室内温度条件好,光照充足,水肥施用及时,每株可保留8~9个侧枝,甚至再多留几枝。
管理得好每天可开20朵花。冬栽金盏菊主要是赏花,不采种,对开过花的空枝,花落后即从基部剪掉,促使其他枝条生长良好,枝繁叶茂,鲜花盛开不断。如果想延长花期,可在植株基部保留1~2个部位萌芽,待其长出5~6片真叶时,将原植株从基部剪掉,给以充足的水肥条件,很快发育成新株,花期可延至夏天。
金盏菊的繁殖方法
金盏菊以播种繁殖为主,也可扦插繁殖,常进行秋播或早春棚室(或阳畦)播种繁殖。南方1年可以多期播种,但以秋播为主。金盏菊适应性强,可以露地越冬,夏季播种应注意遮荫防暑。北方多为春播,一般在4~5月进行,初夏开花,凉爽处能越夏,9~10月间再次开花。也可秋播,播后小苗在9月末至10月初移入冷床越冬,第二年春移入室外栽培;或盆栽培养,霜时移入低温温室促成,保持8~10℃,冬季供花。
金盏菊种植
金盏菊的育苗技术
1、时间:育苗时间可根据移栽时间而定。一般于移栽前50d左右育苗。
2、育苗方式:采用棚室或阳畦育苗,以小拱棚居多。苗床选背风向阳,以东西走向为好。苗床的宽度、长度以薄膜大小,管理方便为宜,一般宽度不宜超过1.3m。拱棚高度以60cm左右为宜。薄膜选用提温、保温性能好的无滴膜。
3、选地整畦:选土壤肥沃、疏松和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或培养土为宜。耙深20~25cm,使表层土壤绵软细碎,田面平整。每667平方米的苗床施腐熟优质农家肥4000kg、尿素12kg、硫酸钾5kg、磷肥70kg、兑细沙30kg,充分拌匀撒入地表翻入地块,然后耙细、整平。
4、种子处理:先精选种子,剔除杂质和秕籽,确保种子饱满。然后进行晒种,以杀伤病菌,增强种子活力,提高发芽率。播种前将种子在35~40℃温水中浸泡3~4h,捞出用清水沥一遍,控干水即可播种。为防苗期病害,可用甲基硫菌灵或百菌清进行药剂拌种。
5、播种:播种时应选无风、晴天进行。于播种当天将苗床灌透水,待水渗下后即可播种。采用撒播法,先将处理好的种子拌于细沙土中,分2~3遍撤于苗床上,不宜过密,播种后覆过筛土0.7~lcm。
6、苗床管理:发芽适温20~22℃,一般播种后6~7d出齐苗,苗出齐后应注意苗床内的温度不可超过30℃,以免造成烧苗和烂根。苗长到3cm左右、对真叶展开后,应注意通风,防止徒长。苗床内温度保持在25~27℃,通风时间应在上午8~9时,不可在中午高温时通风,以免造成闪苗。如遇大风降温天气,停止通风。当室外平均气温稳定在12℃以上时,应选晴朗无风天,揭开薄膜,除掉苗床内的杂草。如缺水应喷一遍透水,并盖好膜,加大通风口,苗床内浇水不宜太勤,以保持床土间干间湿为宜。当室外气温稳定在15℃时应揭膜炼苗,移栽前7d左右停止浇水,进行移栽前的靠苗,以备移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