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为木犀科,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广泛分布于桑给巴尔、马达加斯加岛等地,因花筒细长如钉且香故名,为哈尔滨市市花,是着名的庭园花木。花序硕大、开花繁茂,花色淡雅、芳香,习性强健,栽培简易,因而在园林中广泛栽培应用。古代诗人多以丁香写愁。因为丁香花多成簇开放,好似结。称之为“丁结,百结花”。我们今天来看看丁香花褐斑病的防治方法。
1.丁香花褐斑病的分布与为害
丁香褐斑病在国内分布很广。病害发生严重时,成株叶片枯死和提早落叶,影响庭院绿化美化的景观。还为害暴马子、洋丁香、女贞、桂花等花卉。
2.丁香花褐斑病的症状
病害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近圆形或不规则的病斑,以后逐渐扩大为大斑。病斑褐色,中部色浅边缘色深,发病后期病斑部位有黑色小霉点。病害发生严重时,病斑占满全叶,远望如火侥,有的连接成大斑,导致叶片枯萎,提早落叶。
3.丁香花褐斑病的病原及发生规律
病原为尾抱霉菌。病菌在病残落叶中越冬。翌年在丁香花期后,多阴雨潮湿情况下,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和再侵染。一放在夏末秋初高温多雨露水时,发病严重。秋后随着气温降低,病害逐步减轻到停止发展。
4.丁香花褐斑病的防治方法
加强栽培管理:温室栽培时,注意通风降低室内湿度,增施磷钾肥,充足的氮素营养,提高植株的抗病力。发现病叶、病果及时摘除销毁或深埋。
药剂防治
(1) 药剂喷雾:在发病初期可用下列药剂进行喷雾。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40%丹或50%克菌丹可湿性粉剂400倍液,64%杀毒矾M8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每667米2喷药液50~60千克,每7天喷一次,连续4~5次。只要防治的早,坚持如期防治,喷得周到细致,即能取得明显的防治效果。
(2) 试用烟熏剂(适用于温室、大棚):定植前用硫磺烟熏、消毒。每1000平方米用硫磺粉250克,锯末500克混合后,用红煤球点燃,密闭一夜。在生长期每亩可用46%百菌清烟熏剂250克,在傍晚熏蒸。
(3) 试用粉尘施药(适用于温室、大棚):施5%百菌清复合粉剂,每次每667米2用药量公斤,用丰收5型或10型喷粉器喷撒。
与喷雾防治轮换使用,每七八天喷一次,喷粉在日出前或落后进行,喷粉后封闭棚、室、使株充分着药。
以上就是小编介绍的丁香花褐斑病的防治方法,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丁香属植物主要应用于园林观赏,因其具有独特的芳香、硕大繁茂之花序、优雅而调和的花色、丰满而秀丽的姿态,在观赏花木中早已享有盛名,已成为国内外园林中不可缺少的花木。病害的侵扰会让这种美丽动人的花儿失色,所以我们要积极防治。
一、丁香黑斑病
症状:主要危害叶片。病斑圆形至近圆形,褐色或暗褐色,略具、轮纹。病斑两面生有黑色霉羳物,即羰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防治方法:
1、落叶后及时病残体,以减少菌源。
2、喷洒75%百菌清600倍液或50%扑海因1000倍液。
二、丁香褐斑病
症状:主要危害叶片,是丁香的重要病害,初在叶片上产生圆形或近圆形至不规则形病斑,边缘围以褐色细线纹,中部呈浅褐色,大小3-12mm。后期病斑上生出黑褐色绒毛状小点,即病原菌的子实体。发生严重时,叶上病斑数十个或布满叶面。
防治方法:
丁香展叶后喷洒50%苯菌灵10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800倍液,50%多菌灵600倍液。隔10-15天一次,防治2-3次。
三、丁香白粉病
症状:病害初发生时,产生零星粉状斑,后扩大成片,全叶布满白色的粉霉层即分生孢子和菌丝体。,白色的粉霉层变成灰白色稀薄的灰尘色,并陆续出现黑色小颗粒状的闭囊壳。
防治方法:
1、落叶,消灭越冬病源。
2、剪去过密枝条,以利通风透光。
3、发病期喷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
一、丁香黑斑病
症状:主要危害叶片。病斑圆形至近圆形,褐色或暗褐色,略具、轮纹。病斑两面生有黑色霉羳物,即羰原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防治方法:
1、落叶后及时病残体,以减少菌源。
2、喷洒75%百菌清600倍液或50%扑海因1000倍液。
二、丁香褐斑病
症状:主要危害叶片,是丁香的重要病害,初在叶片上产生圆形或近圆形至不规则形病斑,边缘围以褐色细线纹,中部呈浅褐色,大小3-12mm。后期病斑上生出黑褐色绒毛状小点,即病原菌的子实体。发生严重时,叶上病斑数十个或布满叶面。
防治方法:
丁香展叶后喷洒50%苯菌灵10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800倍液,50%多菌灵600倍液。隔10-15天一次,防治2-3次。
三、丁香白粉病
症状:病害初发生时,产生零星粉状斑,后扩大成片,全叶布满白色的粉霉层即分生孢子和菌丝体。,白色的粉霉层变成灰白色稀薄的灰尘色,并陆续出现黑色小颗粒状的闭囊壳。
防治方法:
1、落叶,消灭越冬病源。
2、剪去过密枝条,以利通风透光。
3、发病期喷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