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疫病怎么防治 牡丹疫病的防治方法

2015-07-08 10:26 3456.TV商机咨询

牡丹是我国十大名花之一,从古至今牡丹一直深受大家的喜爱,曾经在清朝牡丹还被称为 “国花”,可见牡丹花的地位之重,但是牡丹花种植过程中却很容易病虫害侵袭,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牡丹花疫病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牡丹花疫病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牡丹疫病主要症状: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别名丹皮、粉丹皮、木芍药、条丹 皮、洛阳花,属毛莨科落叶灌木,是我国重要药用植物,主要以根皮入药,中药称丹皮、牡丹皮,具清热凉血、行瘀之功效,主产于山东、安徽、湖北、湖南、四川等省及黄 河中下游地区。疫病是牡丹上常见病害,各地广泛发生,危害严重。

主要危害茎、叶、芽。茎部染病初生长条形水渍状溃疡斑,后变为长达数厘米的黑色斑, 病斑中央黑色,向边缘颜色渐浅。近地面幼茎染病,整个枝条变黑枯死。病菌侵染根颈部 时,出现颈腐。叶片染病多发生在下部叶片,初呈暗绿色水渍状,后变黑褐色,叶片垂萎 。该病症状与灰霉病相近,但疫病以黑褐色为主,略呈皮革状,一般看不到霉层,而灰霉 病呈灰褐色,长有灰色霉层。

牡丹花疫病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牡丹疫病病原

Phytophthora cactorum (Let Cohn)Schrot.称恶疫霉,属鞭毛菌亚门真菌。无性态产生 的孢子囊单胞无色,椭圆形,顶端具乳头状突起,大小5l-57×34-37(μm)。该菌菌丝中部能形成厚垣孢子,存活期很长。有性态产生球形卵孢子,浅褐色,大小27-30μm。气温15 -25℃,相对湿度较高时,孢子囊萌发形成游动孢子,也可直接萌发产生芽管侵入寄主引起 发病。厚垣孢子一般需经过9-12个月才萌发。该菌发育适温25℃,30℃,l0℃。

牡丹疫病发生规律:病菌以卵孢子、厚垣孢子及菌丝体随病残体留在土中越冬,翌年牡丹 生长期遇有大雨之后,就能出现一个侵染及发病高峰。连阴雨多降水量大的年份易发病, 雨后高温或湿气滞留发病重。

牡丹疫病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牡丹花疫病的危害和防治方法

选择高燥地块或起垄栽培,防止茎基部淹水,适度浇水,注意排灌结合;配方施肥,增施 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田间发现病株及时拔除,收获后病残组织,减少来年菌源 。

(2)药剂防治。

发现病株及时拔除,病穴用生石灰或43%甲醛或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消毒。

发病初期及时喷洒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2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 、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900-1000倍液。

以上就是小编的介绍,希望小编的文章对于大家更好的防治牡丹疫病,种植好牡丹有一定的帮助。

①11月上旬(立冬)前后,将地里的于叶扫净,集中烧掉,以消灭病原菌;

②发病前(5月份)喷洒1:1:160倍的波尔多液,10一15天喷一次,直至7月底;

③发病初期,喷洒500-800倍的甲基硫菌灵、多菌灵,7-10天喷一次,连续3-4次。

(2)紫纹羽病:为真菌病害。由土壤传播。发病在根颈处及根部,以根颈处较为多见。受害处有紫色或白色棉絮状菌丝,初呈黄褐色,后为黑褐色,俗称"黑疙瘩头"。轻者形成点片状斑块,不生新根,枝条枯细,叶片发黄,鳞芽瘪小;重者整个根颈和很系腐烂,植株死亡。此病多在6-8月高温多雨季节发生,9月以后,随气温的降低和雨水的减少,病斑停止蔓延。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选择高燥地块或起垄栽培,防止茎基部淹水,适度浇水,注意排灌结合;配方施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植株抗病力;田间发现病株及时拔除,收获后病残组织,减少来年菌源。

(2)药剂防治。

发现病株及时拔除,病穴用生石灰或43%甲醛或70%敌克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消毒。

发病初期及时喷洒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2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4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900-1000倍液。

免费加群

您留言,我回电,快速找产品!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

客服中心

客服中心

【长按指纹】识别图中二维码
  或搜索公众号huobao3456tv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