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为什么要晒田,水稻晒田的作用

2015-10-01 09:16 3456.TV商机咨询

水稻晒田是水稻拔节孕穗期水分管理的重要措施,那为什么要进行水稻晒田呢?水稻晒田有哪些作用呢?下面就让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吧。

水稻晒田的作用

水稻晒田的作用

通过晒田,主要是增加群体通透性,优化群体结构,改善田间小气候,破坏病虫滋生的环境条件,控制病虫害的发生,促进水稻健壮生长,提高抗病虫能力。

1、控制无效分蘖。当水稻分蘖已达到一定数量即够苗后,及早晒田,促进早分蘖成穗,控制终止后分蘖,降低田间密度,改善株丛间通透性。

2、增强根系活力。通过晒田,田块龟裂,可使空气直接进入耕作层中,使土壤内的通透性增强,增加了耕层内氧气的含量。促进根系下扎,扩大了根系活动范围,增强了吸收能力。 

水稻晒田的作用 

3、积累营养。通过晒田,控制营养生长速度,促进碳水化合物积累,也为水稻幼穗分化初期提供较多的养分来源,满足了复水后生长发育对养分的需要。  

4、降低田间温湿度。通过晒田降低了株丛间的空气温湿度,改善了田间小气候环境,破坏了病菌与虫卵繁殖传播条件,抑制了病虫害发生及危害程度。 

关于水稻晒田的作用就给大家介绍到这了,看完上面的介绍大家是不是发现水稻晒田的作用很多呢?家里有种植水稻的朋友可以尝试一下水稻晒田技术。

晒田后由于土壤氧气含量增加,使原来存在渍水土壤中的还原物质,如甲烷、硫化氢和亚铁等得到氧化,含量显著减少,同时使好氧微生物的活动增强,促进了有机物的矿化,从而提高了土壤有效养分的含量。在晒田期间,土壤铵态氮和有效磷含量下降,但复水后又会急剧提高。因此,晒田在调节土壤养分方面对水稻生长能够起到先控后促的作用。晒田期间稻株总根数白根数增多,复水后的根数增加更多,同时由于晒田引起根系下扎,使稻根在土壤下层的分布比例增加。由此可见,晒田可以提高根系的质量,扩大了根系的活动范围,增进根的有吸收能力。叶色由青绿肥变成淡绿或黄绿,株型由披散变为挺直,分蘖受到抑制,改善了群体结构和光照条件,茎秆粗壮抗倒状能力增强。

晒田一般多在水稻对水分反应不甚敏感时期进行。分蘖末期至幼穗分化初期是晒田的适宜时间,一般是有效分蘖终止前3天进行晒田,晒田时间为5——7天。晒田程度以苗数足、叶色浓、长势旺、土质肥沃、土壤渗漏量小的地块稍重晒,低洼冷浸地和水稻根发黑的地块即使长势不旺,苗数不多也应排水轻度晒田。

1、控制无效分蘖,巩固有效分蘖。

当水稻分蘖已达到一定数量即够苗后,我省从时间上来看是6月末左右为有效分蘖终止期,早分蘖的能成穗,终止期后分蘖的不能成穗或只成小穗。在生产上通过晒田的方法,可使高位幼小分蘖芽得不到水肥供应而停止生长,减少养分消耗,从而使主茎和大分蘖获得更多的养分供应,为壮秆大穗打好基础。

2、改善土壤环境,增强根系活力。

插秧后至晒田前较长时间内田面保持一定的水层,导致耕层土壤内通气性差,好气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机物分解缓慢,不利于根系生长。通过晒田处理,大气可直接进入耕作层中,使土壤内的通透性增强,改善了土壤结构,增加了耕层内氧气的含量。晒田后新根数目增多,促进根系下伸,扩大了根系活动范围,增强了吸收能力。

3、协调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

通过晒田可使氮素代谢水平下降,控制营养生长速度,提高碳素代谢能力,促进碳水化合物积累。同时也抑制了节间的生长,稻茎基部、第二节间长度变短,秆壁变厚,茎秆组织较紧密,因此也增强了株体抗倒伏的能力,也为水稻幼穗分化初期提供较多的养分来源。复水后较多的碳水化合物由茎、鞘向幼穗转移,促进了幼穗发育,水稻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方面转化,满足了幼穗生长发育的养分的供应量,为形成穗大粒多打好基础。

4、降低田间温度,抑制病虫危害。

水稻的许多病虫害的发生与传播都与稻株间的温湿度有直接关系。如稻瘟病在田间相对湿度在90%以上适于病菌的繁殖与侵入。白叶枯病在田间空气相对湿度在70%以上发病严重。水稻潜叶蝇及二化螟虫等,它们卵的孵化和为害时,也都要求有较高的湿度条件。通过晒田降低了株丛间的空气湿度,改善了田间小气候环境,破坏了病菌与虫卵繁殖传播条件,抑制了病虫害发生及危害程度。

一、晒田的主要作用

1、控制无效分蘖,巩固有效分蘖。当水稻分蘖已达到一定数量即够苗后,我省从时间上来看是6月末左右为有效分蘖终止期,早分蘖的能成穗,终止期后分蘖的不能成穗或只成小穗。在生产上通过晒田的方法,可使高位幼小分蘖芽得不到水肥供应而停止生长,减少养分消耗,从而使主茎和大分蘖获得更多的养分供应,为壮秆大穗打好基础。

2、改善土壤环境,增强根系活力。插秧后至晒田前较长时间内田面保持一定的水层,导致耕层土壤内通气性差,好气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机物分解缓慢,不利于根系生长。通过晒田处理,大气可直接进入耕作层中,使土壤内的通透性增强,改善了土壤结构,增加了耕层内氧气的含量。晒田后新根数目增多,促进根系下伸,扩大了根系活动范围,增强了吸收能力。

3、协调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通过晒田可使氮素代谢水平下降,控制营养生长速度,提高碳素代谢能力,促进碳水化合物积累。同时也抑制了节间的生长,稻茎基部、第二节间长度变短,秆壁变厚,茎秆组织较紧密,因此也增强了株体抗倒伏的能力,也为水稻幼穗分化初期提供较多的养分来源。复水后较多的碳水化合物由茎、鞘向幼穗转移,促进了幼穗发育,水稻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方面转化,满足了幼穗生长发育的养分的供应量,为形成穗大粒多打好基础。

4、降低田间温度,抑制病虫危害。水稻的许多病虫害的发生与传播都与稻株间的温湿度有直接关系。如稻瘟病在田间相对湿度在90%以上适于病菌的繁殖与侵入。白叶枯病在田间空气相对湿度在70%以上发病严重。水稻潜叶蝇及二化螟虫等,它们卵的孵化和为害时,也都要求有较高的湿度条件。通过晒田降低了株丛间的空气湿度,改善了田间小气候环境,破坏了病菌与虫卵繁殖传播条件,抑制了病虫害发生及危害程度。

二、晒田时间与方法

1、晒田一般应在分蘖末期,拨节初期进行。晒田过早,影响有效分蘖的产生与生长,晒田过晚,新分蘖过旺生长,延迟幼穗分化速度。分蘖力中等的,每穴达到25-30个蘖时应排水晒田。

2、稻株茎叶生长过旺,氮肥用量过多,叶片发黑的应重晒田,早晒田。反之稻株长势弱小应晚晒,轻晒或不晒。

3、土层深厚、肥沃,稻株呈现出徒长,叶色发黑的应早晒,重晒;土质较薄,保肥保水较差的应晚晒轻晒。粘土层透水性弱的应早晒、多晒;漏水田不晒。

4、当田间有三分之一左右植株已拨节时,应停止晒田,进行正常的水分管理,以幼穗分化期对水分的需求,促进幼穗分化生长发育。此时应适当深灌,控制水层在5-6厘米左右。

5、晒田时间一般为5-10天左右,轻晒田块,要达到田面开细缝,人脚下去不粘泥;中晒的田块,晒到田面出现鸡爪状裂纹;重晒的田块,要达到白根外露,叶色褪淡,叶片直立即可。

免费加群

您留言,我回电,快速找产品!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

客服中心

客服中心

【长按指纹】识别图中二维码
  或搜索公众号huobao3456tv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