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赤腐病是在小麦扬花期容易发生的一种病害,并且它发生的范围广泛,那小麦赤腐病应该怎样防治呢?下面就让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小麦赤腐病防治方法。
小麦赤霉病是一种真菌病害,主要危害麦穗。病菌在小麦扬花期侵染,使部分小穗枯死,有的在中部,有的在上部,这和小麦开花习性有关。遇潮湿天气可扩展到全部小穗,使之变黄褐色或青枯状,并且在小穗基部或颖壳接缝处生出粉红色霉层,因此也俗称红麦头。病菌侵染茎秆,特别是穗下1~3节和叶鞘,造成秆腐,使上部茎叶干枯并形成白穗。小麦赤霉病菌不仅直接危害结实器官,降低产量,还能产生毒素,危及人畜。
小麦赤腐病发病条件
春季气温7℃以上,土壤含水量大于50%形成子囊壳,气温高于12℃形成子囊孢子。在降雨或空气潮湿的情况下,子囊孢子成熟并散落在花药上,经花丝侵染小穗发病。迟熟、颖壳较厚、不耐肥品种发病较重;田间病残体菌量大发病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粘重土壤,偏施氮肥、密度大,田间郁闭发病重。
小麦赤腐病防治方法
1、选择抗病、耐病的小麦品种
2、农业防治合理排灌,湿地要开沟排水。收获后要深耕灭茬,减少菌源。适时播种,避开扬花期遇雨。提倡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合理施肥,忌偏施氮肥,提高植株抗病力。
3、喷洒药剂是防治赤霉病的必要措施。在小麦始花期 (扬花10%~20%)进行。根据当地气候变化和小麦开花期整齐程度可能间隔7天再防治一次。
4、防治小麦赤霉病首先要注意深耕,消灭小麦、玉米秸秆和稻茬,减少菌原。其次是选用抗耐避病品种,种植抽穗整齐、花药残留期短、灌浆速度快的品种。另外,追肥不能过晚,小麦发育整齐,不贪青晚熟,也会减少病菌侵染机会。
另外小编温馨提醒大家,因为南方的雨水天气较多,防治赤腐病一定要晴天喷药,在阴雨天气可以适当加大药量,希望小编的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
①选种抗病品种;采无病及无螟害蔗作种;
②用529C的温水中加入50%苯来特1500倍悬浮液浸种20~30分钟,或用52℃热水浸后再浸入0.2~0.3%有机汞剂中2~3分钟。
③及时消灭螟虫。
④甘蔗收获后,及时将病株、蔗叶烧毁。
小麦赤霉病是一种真菌病害,主要危害麦穗。病菌在小麦扬花期侵染,使部分小穗枯死,有的在中部,有的在上部,这和小麦开花习性有关。遇潮湿天气可扩展到全部小穗,使之变黄褐色或青枯状,并且在小穗基部或颖壳接缝处生出粉红色霉层,因此也俗称红麦头。病菌侵染茎秆,特别是穗下1~3节和叶鞘,造成秆腐,使上部茎叶干枯并形成白穗。小麦赤霉病菌不仅直接危害结实器官,降低产量,还能产生毒素,危及人畜。
小麦赤霉病菌具有较强的腐生能力。病菌可在病麦穗、稻桩和玉米秸秆上腐生越冬,来年形成一种叫做子囊孢子的传播体,随气流传播。近些年,赤霉病在北方有所增加可能和小麦—玉米轮作制有关。而要预测病害在当年的发生程度,小麦扬花期至灌浆期的降雨量和降雨次数都是重要的依据。因此,也有人说它是典型的气象型病害。
防治小麦赤霉病首先要注意深耕,消灭小麦、玉米秸秆和稻茬,减少菌原。其次是选用抗耐避病品种,种植抽穗整齐、花药残留期短、灌浆速度快的品种。另外,追肥不能过晚,小麦发育整齐,不贪青晚熟,也会减少病菌侵染机会。
喷洒药剂是防治赤霉病的必要措施。在小麦始花期(扬花10%~20%)进行。根据当地气候变化和小麦开花期整齐程度可能间隔7天再防治一次。
防治药剂以往常用多菌灵和甲基硫菌灵,近年不少地区出现抗性菌株。南京农业大学周明国教授指出使用多菌灵还会提升麦粒中毒素含量,建议在小麦赤霉病防治中停止使用多菌灵。可以选择25%戊唑醇(又名立克秀)乳油2500倍液、50%咪鲜胺锰盐、50%咪鲜胺锰络合物(又名施保功)1000~2000倍液、25%氰烯菌酯悬浮剂每亩100~200克或使用它们的复配剂,如63.5%咪鲜胺锰盐·多菌灵可湿性粉每亩22~24克。
南方多雨,要抢晴天喷药。遇连阴雨天气可适当增加浓度。尽量使用超微粉或胶悬剂以获得好的防治效果。
适期防治:小麦初花期(扬花株率5%)喷次药,感病品种或适宜发病年份一周后补喷一次
每亩可用12.5%烯唑醇25-30克或25%戊唑醇15-20克或用50%多菌灵胶悬剂100-150毫升
喷药时要重点对准小麦穗部和上部叶片均匀喷雾。使用手动喷雾器每亩对水30公斤,使用机动喷雾器每亩对水15公斤喷雾,如遇喷药后下雨,则需雨后补喷
病虫兼治,在防治小麦赤霉病等病害时,每亩加入25%吡虫啉15克和功夫菊酯100毫升,可兼治小麦蚜虫和吸浆虫。
建议选用抗病高产良种苏麦2号、3号,湘麦1号,西农88、881,新宝丰,皖麦27号,郑引1号、红芒22,粤麦6号,万年2号,宁8026、8017等,各地可因地制宜引种、试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