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开花下针期是花生生长发育旺盛期,此时叶面积大,茎叶生长快,同时大量花针下针形成荚果。加之这个阶段株体大,气温高,土壤蒸发量大,叶片蒸腾量大,因而是花生一生中需水量多的时期,掌握时间,科学浇水灌溉,是夺取花生高产的关键。那么究竟花生如何灌溉呢?下面给大家介绍的就是关于花生灌溉技巧的一些情况。
花生如何灌溉,花生灌溉技巧
花生种植技术之灌溉技巧一、掌握需水规律。花生全生育期需水的总规律是“两头少,中间多”,花针期处于花生生育中期,是需水敏感的时期。大粒花生耗水量占全生育期总耗水量的48.2%~59.1%,每公顷昼夜耗水量达60立方米左右;珍珠型中小粒花生耗水量52.1%~61.4%,每公顷昼夜耗水量为18~30立方米。
花生种植技术之灌溉技巧二、判断土壤墒情。
花生开花下针期土壤水分低于持水量的50%时,花量下降,受精不良,果针下扎和荚果发育也逐渐停止;但是,土壤水分超过田间持水量的80%时,土壤间隙被水分所充斥,土壤通透性差,根系呼吸受阻,地上部分生长趋缓;若遇大风天气,极易发生根茎倒伏现象,易拔出或埋压花针和荚果,对产量提高造成严重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当5厘米土壤水分低于6%,20厘米土壤水分低于10%,应立即进行灌溉。
花生种植技术之灌溉技巧三、运用灌溉技术。
花生灌溉方式有三种:即沟灌、喷灌和滴灌。沟灌:在花生行间开沟,使水在沟中流动,慢慢渗入到植株根部。这样,水分从沟中渗入土壤中,省工省水,减少土壤和养分的流失,减轻土壤板结程度。沟灌不必在花生株间行行开沟,可隔行开沟。花生行距为20厘米的,可隔3行花生开一个沟;行距为40厘米的,可隔两行花生开一个沟;接茬抢播的夏花生,因播前没有耕翻整地,土壤板结严重,可行行起沟,以松动土壤,迎针下扎。
喷灌:这种灌溉方式能节水30%~50%,避免开沟时划断花生根系,防止水土流失,调节土壤的水、肥、气、热状况,改善田间小气候。但农村的简易喷灌方法费工费时,易压倒植株,造成土壤的人为板结。在没有喷灌机械的情况下,采取人工喷灌方法时,可沿背垄行走,依次喷洒。一般每公顷用水量200~240立方米左右。
滴灌:利用低压管道系统,分布在田间的许多滴头,一滴一滴的慢慢渗入到花生根际周围,这种高科技、高投入的灌溉方式,在经济发达地区普遍应用。在农村,采用直径5~10厘米的聚乙烯塑料软管,也可以达到滴头滴灌的效果。方法是在新聚乙烯软管上,按20~30厘米的距离烙孔,孔径0.4~0.6厘米,然后将软管铺放在花生行间,水流从孔径中慢慢流入,渗入地下。这种方法投资少,300~500元即可投入生产,能使用数年;易操作,每盘软管50~80米,取掉活接头后可收放在一起。注意事项是软管上的烙孔,不宜过密过大,且在一条纵线上,每根软管多只能对称烙两排滴孔。
感谢大家的查阅和支持,如果大家想了解更多更加详细的农技知识,大家可以多多的关注火爆农资招商网公众号:huobao3456tv。
一、掌握需水规律
花生全生育期需水的总规律是“两头少,中间多”,花针期处于花生生育中期,是需水敏感的时期。大粒花生耗水量占全生育期总耗水量的48.2%~59.1%,每公顷昼夜耗水量达60立方米左右;珍珠型中小粒花生耗水量52.1%~61.4%,每公顷昼夜耗水量为18~30立方米。
二、判断土壤墒情。
花生开花下针期土壤水分低于持水量的50%时,花量下降,受精不良,果针下扎和荚果发育也逐渐停止;但是,土壤水分超过田间持水量的80%时,土壤间隙被水分所充斥,土壤通透性差,根系呼吸受阻,地上部分生长趋缓;若遇大风天气,极易发生根茎倒伏现象,易拔出或埋压花针和荚果,对产量提高造成严重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当5厘米土壤水分低于6%,20厘米土壤水分低于10%,应立即进行灌溉。
三、运用灌溉技术。
花生灌溉方式有三种:即沟灌、喷灌和滴灌。
沟灌:在花生行间开沟,使水在沟中流动,慢慢渗入到植株根部。这样,水分从沟中渗入土壤中,省工省水,减少土壤和养分的流失,减轻土壤板结程度。沟灌不必在花生株间行行开沟,可隔行开沟。花生行距为20厘米的,可隔3行花生开一个沟;行距为40厘米的,可隔两行花生开一个沟;接茬抢播的夏花生,因播前没有耕翻整地,土壤板结严重,可行行起沟,以松动土壤,迎针下扎。
喷灌:这种灌溉方式能节水30%~50%,避免开沟时划断花生根系,防止水土流失,调节土壤的水、肥、气、热状况,改善田间小气候。但农村的简易喷灌方法费工费时,易压倒植株,造成土壤的人为板结。在没有喷灌机械的情况下,采取人工喷灌方法时,可沿背垄行走,依次喷洒。一般每公顷用水量200~240立方米左右。
滴灌:利用低压管道系统,分布在田间的许多滴头,一滴一滴的慢慢渗入到花生根际周围,这种高科技、高投入的灌溉方式,在经济发达地区普遍应用。在农村,采用直径5~10厘米的聚乙烯塑料软管,也可以达到滴头滴灌的效果。方法是在新聚乙烯软管上,按20~30厘米的距离烙孔,孔径0.4~0.6厘米,然后将软管铺放在花生行间,水流从孔径中慢慢流入,渗入地下。这种方法投资少,300~500元即可投入生产,能使用数年;易操作,每盘软管50~80米,取掉活接头后可收放在一起。注意事项是软管上的烙孔,不宜过密过大,且在一条纵线上,每根软管多只能对称烙两排滴孔。
适于花生的灌溉方式有移动滴灌和喷灌。在无滴灌和喷灌条件下,也可沟灌。
(1)移动滴灌
移动滴灌是在一种低压管道系统上安装许多可以动的滴头,分散于田间,水由每个滴头一滴一滴的慢慢浸润花生根际周围。具有省水、节能、适应性强、技术简单、成本低、管理方便、增产幅度大等优点。
移动滴灌的灌水制度和灌水定额应根据花生的目标产量、土质及历年降雨情况来确定。在一般产量水平下,应以全苗和结荚中后期灌溉为主。高产条件下,应在各生育期保持适土壤含水量。每次灌水定额为150立方米米/公顷。
滴灌系统的管理主要有三项:一要防止滴头堵塞,除选择较清洁的水作为灌溉水源外,应在系统首部安装过滤器,并定期冲洗过滤器和各级管道,对已堵塞的微管滴头应及时用除堵器除堵或更换;二要及时移动毛管,力求灌水均匀,一般应每小时移动1次,每次移动0.4米,三要避免人为毁坏,田间作业时应予注意。
(2)喷灌
喷灌是借助于一套专门设备将具有压力的水喷射到空中,散成水滴降落到花生上,达到灌溉的目的。具有省水、省工、增产等优点。
花生喷灌时主要应掌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①湿润深度花生根群主要分布在0~30厘米的土层内,所以喷灌的湿润深度以40~50厘米为宜。
②喷灌时间、次数和喷灌量花生的喷灌时期在北方主要是播种期、花针期和结荚中后期。播种期遇早,喷灌引苗增产效果明显,花针期是花生一生中需水多的时期,结荚中后期是花生对土壤水分敏感的时期。但是,由于具体年份的降雨情况不同,因而各时期的水分供应也不一样。为此,必须根据花生丰产的生理指标和土壤水分状况确定具体的喷灌时间。一般应于结荚中后期喷灌2~3次,每次喷水量为300立方米/公顷,每隔10天1次。
③提高喷灌质量,确保喷灌效果喷灌时应严格按照技术要求进行,掌握较低的喷灌强度,喷洒的水不流失,全部及时渗入土中。水滴打击强度要小,花生叶片不受损伤,植株不倒伏。
(3)沟灌
沟灌是在花生行间开沟引水,水在沟中流动,通过毛细管和重力作用向两侧和沟底浸润土壤。
沟灌应在花生播种前平整地面。根据地势起垄作畦。广东、广西等东南沿海花生产区,一般作成高畦,灌溉时,将水放入沟中,待畦中间土壤湿润时,把水排干。北方花生产区则采用垄作沟灌,灌水时,水顺垄沟流动,由两侧和沟底浸润,应注意不跑水、不积水,确保灌溉质量。
一、掌握需水规律
花生全生育期需水的总规律是“两头少,中间多”,花针期处于花生生育中期,是需水敏感的时期。大粒花生耗水量占全生育期总耗水量的48.2%~59.1%,每公顷昼夜耗水量达60立方米左右;珍珠型中小粒花生耗水量52.1%~61.4%,每公顷昼夜耗水量为18~30立方米。
二、判断土壤墒情。
花生开花下针期土壤水分低于持水量的50%时,花量下降,受精不良,果针下扎和荚果发育也逐渐停止;但是,土壤水分超过田间持水量的80%时,土壤间隙被水分所充斥,土壤通透性差,根系呼吸受阻,地上部分生长趋缓;若遇大风天气,极易发生根茎倒伏现象,易拔出或埋压花针和荚果,对产量提高造成严重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当5厘米土壤水分低于6%,20厘米土壤水分低于10%,应立即进行灌溉。
三、运用灌溉技术。
花生灌溉方式有三种:即沟灌、喷灌和滴灌。
沟灌:在花生行间开沟,使水在沟中流动,慢慢渗入到植株根部。这样,水分从沟中渗入土壤中,省工省水,减少土壤和养分的流失,减轻土壤板结程度。沟灌不必在花生株间行行开沟,可隔行开沟。花生行距为20厘米的,可隔3行花生开一个沟;行距为40厘米的,可隔两行花生开一个沟;接茬抢播的夏花生,因播前没有耕翻整地,土壤板结严重,可行行起沟,以松动土壤,迎针下扎。
喷灌:这种灌溉方式能节水30%~50%,避免开沟时划断花生根系,防止水土流失,调节土壤的水、肥、气、热状况,改善田间小气候。但农村的简易喷灌方法费工费时,易压倒植株,造成土壤的人为板结。在没有喷灌机械的情况下,采取人工喷灌方法时,可沿背垄行走,依次喷洒。一般每公顷用水量200~240立方米左右。
滴灌:利用低压管道系统,分布在田间的许多滴头,一滴一滴的慢慢渗入到花生根际周围,这种高科技、高投入的灌溉方式,在经济发达地区普遍应用。在农村,采用直径5~10厘米的聚乙烯塑料软管,也可以达到滴头滴灌的效果。方法是在新聚乙烯软管上,按20~30厘米的距离烙孔,孔径0.4~0.6厘米,然后将软管铺放在花生行间,水流从孔径中慢慢流入,渗入地下。
这种方法投资少,300~500元即可投入生产,能使用数年;易操作,每盘软管50~80米,取掉活接头后可收放在一起。注意事项是软管上的烙孔,不宜过密过大,且在一条纵线上,每根软管多只能对称烙两排滴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