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定量种植是结合曲靖市麒麟区稻区的土壤质地、生产水平,为加快水稻高产创建技术的集成配套和应用而进行的水稻种植试验。今天咱们大家就一起来了解下水稻定量种植技术。
水稻定量种植技术
水稻种植一、培育壮秧1、浸种:浸种前选择晴好天气晒种1-2天,浸种药剂咪鲜胺,浸种48小时以上,种子保温催芽,露白播种。
2、播种量:扣种稀播,每分秧田播种量4公斤(催芽种子5公斤)。
3、苗床培肥:基肥在常规施肥基础上每分秧田增施2—4公斤复合肥。
4、施肥技术:二叶一心时施断奶肥,每分秧田2公斤氢氨;三叶一心施促蘖肥,每分秧田2公斤尿素;移栽前1周施送嫁肥,每分秧田施2公斤尿素。
5、育秧管水技术:湿润育秧墒沟保持半沟水,浅水施肥,二叶一心后干湿交替。
6、送嫁药:防治水稻苗瘟和稻飞虱,结合施送嫁肥,用20%三环唑+吡虫啉或5%锐劲特喷雾。
水稻种植二、移栽秧龄
湿润育秧,6叶移栽,秧苗带蘖2个蘖(2叶以下蘖2个)。
水稻种植三、移栽规格及要求
1、移栽规格:栽插用等行距,8寸×3寸,每亩2.5万丛,每丛栽插2—3棵种子苗,每亩5—6万种子苗。
2、移栽要求:采用拉线手工定点栽插。栽插密度和规格,做到浅水浅插,栽秧深度2公分,大田水层不超过3公分,以确保分蘖早生快发。
水稻种植四、施肥
1、基肥:农家肥1000公斤耖耙前施入、(5.01公斤氮肥、全部磷肥和50%的钾肥)于移栽前1天施用。
2、分蘖肥:(5.01公斤氮肥),于移栽后10—15天与除草剂一起使用,保持水层3—5天。
3、促花肥:(3.34公斤氮肥+50%钾肥)于倒4叶抽出一半时施用。
4、保花肥:(3.34公斤氮肥)于倒2叶抽出时施用。
水稻种植五、大田管水技术
大田管水采取:浅—湿—晒—浅—湿—晾
1、从移栽至20天前,即分蘖前期浅水(2—3cm水层)管理。
2、20天后至叶片进入倒四叶前一叶前,浅水与湿润交替管理。
3、叶片进入倒四叶前一叶时,群体总茎蘖数达到目标穗数苗的80%左右时,撤水分次晒田,使群体高峰苗控制在穗数的1.1—1.3倍,田晒到不陷脚、开细裂的程度。这时水稻叶片退绿、叶挺杆壮,基部变圆变硬、叶龄
进入倒四叶时,结合施促花肥,采取浅水与湿润交替管理,进而确保水稻抽穗期适时封行。
4、收获前10天撤水晾田。
水稻种植六、病虫害防治
麒麟区水稻主要是“两病一虫”(稻瘟病、稻曲病、稻飞虱)的防治,防治应抓住关键时期。
1、水稻移栽后35—40天,用三环唑可湿性粉剂+吡虫啉防治叶瘟病和稻飞虱一次。
2、水稻抽穗前,穗苞破口5%时,可选用21%吡虫啉可湿性粉剂8—16克/亩、20%井岗霉素粉剂75—100克/亩、40%硫环唑悬浮剂200毫升/亩,兑水60千克均匀喷雾。
3、齐穗期用硫环唑乳油+井冈霉素+吡虫啉防治穗瘟病、稻曲病和稻飞虱一次。
感谢大家的查阅和支持,如果大家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大家可以多多的关注火爆农资招商网公众号:huobao3456tv。
1、适宜氮肥总量的确定
用斯坦福(standford)的差值法公式,氮肥(N)的施用总量应为:
N(公斤/亩)= [目标产量吸N量(公斤/亩)-土壤供N量(公斤/亩)]÷N肥当季利用率(%)
(1) 目标产量的需氮量可用高产水稻每百公斤产量的需氮量求得。各地高产田百公斤需氮量是不同的,因此应对当地的高产田实际吸氮量进行测定。
(2)土壤的供氮量,可用不施氮空白的稻谷产量(基础产量)及其百公斤稻谷的需氮量求的。各地测土配方施肥试验可以为当地的土壤供氮量的确定提供参考。
(3)关于氮肥的当季利用率,受影响的因素很多。但我们的研究明确,在同一个地点,只要注意氮肥不要过多、施肥方法上防止逸失,合理调整基蘖肥和穗肥的比例,实行合理的“前氮后移”,完全有把握把氮肥的当季利用率提高到40~45%,甚至更高,达到节肥高效高产的目的。
技术要点:
1.不同类型水稻品种高产优质形成的生育量化指标及其诊断技术,特别是调控群体质量的关键叶龄期及其形态生理指标与诊断方法。根据水稻出叶和各部器官生长之间的同步、同伸规则,以叶龄模式对水稻品种各部器官(根、叶、蘖、茎、穗)的建成和产量因素形成在时间上作定量诊断。重点是在掌握水稻品种主茎总叶片数(N)、伸长节间数(n)基础上,明确与应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N-n)、拔节叶龄期(N-n+3)、穗分化叶龄期(叶龄余数3.5-0)等生育关键时期共性生育指标与量化诊断方法,使众多的品种归类,实现栽培技术模式化、规范化。其中共性诊断指标与方法是:高产群体茎蘖动态的变化应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或稍前达到目标产量预期穗数,高峰苗出现在拔节叶龄期,为预期穗数的1.3-1.4倍(单季稻)与1.4-1.5倍(双季稻),抽穗期群体茎蘖数为预期穗数的105%(群体中存活的无效分蘖在5%左右);群体叶色的变化应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前显黑(顶4叶大于顶3叶,下同),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至拔节期显黄(顶4叶小于顶3叶,下同),倒3叶至孕穗(叶枕距为0,剑叶完全抽出时)显黑,叶枕距为0至抽穗扬花期显黄,扬花后叶色逐渐上升,至成熟前20天叶色逐渐转色下降。
2.标准壮秧定量化培育技术。根据不同地区种植制度与栽培方式,选择适宜的育秧方式,培育苗矮壮墩实、生长整齐、叶色翠绿、无病斑、叶身直立、基部扁平、根系发达粗白的适龄壮秧,其共性核心量化诊断指标是秧苗器官生长基本符合同伸同步规则。其中,常规肥床旱育秧30-40天,叶龄5-7叶,单株分蘖发生率95%以上、带蘖2-3个;抛秧塑盘旱育秧20-30天,叶龄4-6叶,单株平均带蘖1-2个;机插小苗秧15-20天,叶龄3-4叶,苗高12-15厘米,常规粳稻成苗1.5-3.0株/厘米2,杂交稻成苗1.0-1.5株/厘米2,发根数12-16条,根系盘结牢固,带土厚度2.0-2.5厘米,提起不散,形如毯状,无病虫草害,秧苗发根力强,栽后活棵快分蘖早。
3.基本苗定量技术。根据凌启鸿等建立的水稻群体基本苗公式:X(合理基本苗)=Y(每亩适宜穗数)/ES(单株可靠成穗数),进行群体基本苗计算。其中,ES用移栽(或播种后)至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可靠发生的分蘖数来替代。本田期主茎不同有效分蘖叶龄数对应的分蘖发生数的理论值,分别为1-1(即有效分蘖叶龄数-对应的分蘖发生理论数)、2-2、3-3、4-5、5-8、6-12、7-18、8-26。具体计算时则根据移栽活棵后至N-n叶龄期以前的有效分蘖叶龄数和相应的分蘖理论值,以及当地高产田平均的分蘖发生率(超高产栽培籼型杂交稻一般取0.8,粳稻取0.7),来计算单株分蘖可靠成穗数。推广时由推广部门据当地主推品种的主体栽培方式的有关参数确定适合大面积的基本苗数发布给农户即可。
移栽时抓好扩大行距和浅栽(插)两个重要环节。
4.定量施肥技术。氮肥的定量通过斯坦福的差值法求取,其公式为:施氮总量(千克/亩)=(目标产量需氮量-土壤供氮量)/氮肥当季利用率。其中南方单季粳稻亩产600-700千克的百千克稻谷需氮量为1.9-2.0千克,基础产量300-400千克的地力水平的每百千克稻谷的需氮量为1.5-1.6千克;东北粳稻产600-700千克的百千克稻谷需氮量为1.7-1.8千克,基础产量300-400千克的地力水平的每百千克稻谷的需氮量为1.5-1.6千克;南方单季籼稻亩产600-700千克的百千克稻谷需氮量为1.7-1.9千克,基础产量300-400千克的地力水平的每百千克稻谷的需氮量为1.4-1.6千克;南方双季籼稻亩产500-600千克的百千克稻谷需氮量为1.6-1.8千克,基础产量300-400千克的地力水平的每百千克稻谷的需氮量为1.4-1.6千克;氮素当季利用率40.0%-42.5%(一般取40%,高产田可取42.5%)。
氮肥的合理运筹模式是长江中下游单季稻大、中、小苗高产栽培的基蘖肥与穗肥比例分别为4:6、5:5、6:4,前茬作物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基蘖肥比例提高10个百分点;穗肥在中期叶色褪淡后于倒4、倒2叶施入。东北粳稻高产栽培的基蘖肥与穗肥比例为6:4或7:3,5个伸长节间品种的穗肥在中期叶色褪淡后于倒4、倒2叶分别施穗肥总量的70%、30%,4个伸长节间的品种可于倒3叶或倒2叶因苗一次性施用;南方双季籼稻高产栽培的基蘖肥与穗肥比例为7:3,穗肥在中期叶色褪淡后于倒3、倒1叶分别施穗肥总量的60%、40%。
磷、钾肥用量按当地测土施肥配方比例而定;磷肥基施,钾肥50%作基肥,50%作拔节肥。
5.80%够苗搁田为核心的定量节水灌溉模式。水稻灌溉技术,按活棵返青期、有效分蘖期、控制无效分蘖期、长穗期和抽穗结实期5个时期定量实施。1)活棵返青期采取2-3厘米水层与间隙露田通气相结合,特别是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在栽后2个叶龄期内应有2-3次露田。其中,水稻机插小苗移栽后一般宜湿润灌溉;2)移栽后长出第2张叶片后,应结合施分蘖肥开始建立2-3厘米浅水层;3)当全田茎蘖数达到预期穗数80%左右时及早自然断水搁田,直至拔节期通过2-3次轻搁,使土壤沉实不陷脚,叶片挺起,叶色显黄;4)拔节后的整个长穗期实施浅水层间歇灌溉,以促进根系增长,控制基部节间长度和株高,使株型挺拔、抗倒,改善受光姿态;5)开花结实期实施湿润灌溉,保持植株较多的活根数及绿叶数,植株活熟到老,提高结实率与粒重。
水稻定量栽培技术是由扬州大学与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农科院、省农林厅等单位的专家共同研创的。该技术自2004年始先后在江苏省东海、兴化、高邮等30个县市实施,节约生产成本,能显着提高当地水稻种植效益,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的目的。
水稻定量栽培技术的理论是水稻叶龄模式和群体调控技术,在此基础上形成水稻诊断和管理的关键技术。该技术的目标是实现高产群体质量的优化指标,依据是水稻群体生长动态的形态生理指标,主要内容是良种、壮秧、扩行、减苗、准肥、控水、无公害病虫害防治,诊断方式为依据叶龄进程对各项措施进行“三定”调控,即定时、定向、定量调控,便于实践生产运用,既可节约生产资源,又获得综合效益。
应用该技术,大面积水稻产量为9000~10500kg/hm2,高产田块达12000kg/hm2,比常规移栽稻增产10%以上,节肥10%,节水15%,农药用量降低20%,增加效益1500元/hm2。该技术适合在我国大部分水稻主产区推广应用。并节约生产成本,显着提高当地水稻种植效益,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之目的。
1精量控制群体
1.1精量培秧
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质地等条件,适期播种,因地制宜采取不同育秧方式,培育出不同栽插方式的壮秧。旱育成发根力强,缓苗期短的适龄[四叶期(机插)、五至六叶期(手插)]壮秧[2]。
1.2控苗
依据目标产量,根据实际的穗数、秧苗素质和秧龄大小,合理确定基本苗。一般情况下,穗数确定时,秧苗素质越差、秧龄越大,基本苗越多,宜早栽,反之亦然。
籼型杂交稻组合在五叶一心期移栽,单株成穗数在11穗左右,粳稻在9穗左右,据此推算,籼稻基本苗在22.5万~30.0万株/hm2,粳稻品种在52.5万~60.0万株/hm2。目前江苏省籼稻区的基本苗在45万~60万株/hm2,粳稻的基本苗在112.5万~150.0万株/hm2。采用该技术可以节约水稻播种量近30%。
2氮肥精准运筹
根据水稻田基础肥力、产量目标、肥料当季利用率等指标,采用斯坦福差值法计算总需氮数量。根据群体质量要求,以及江苏省水稻生产施氮的数量和时期问题,氮肥施用全程实行计算定量,减量基蘖肥,控制中期肥,增加穗期肥。江苏省常规稻获得10500kg/hm2产量所需纯N为255kg/hm2左右,籼型杂交稻需纯N在225kg/hm2,为生产实践上使用总氮肥量的90%。
2.1控制总氮量
按照作物生产理论,施氮量是目标产量土壤中的缺氮量,超出一定的范围,施氮总量越多,边际效应越明显,利用率越低。根据测算,江苏省水稻生产的氮肥利用率在30%左右,根据水稻叶龄模式和群体调控技术理论,采取氮肥后移模式,可提高氮肥利用效率至40%,减少肥料25%[3]。
2.2氮肥运筹
施氮总量确定,运筹比例和方式不同,肥料的利用效率差异也很大。在氮肥运筹时,需统筹考虑水稻品种、土壤理化性质、肥料配比、施肥方式、实时气候、土壤田间含水量的影响。
根据调查,江苏省大部分水稻生产的基蘖肥占总氮量的80%,穗肥占20%,部分地区基蘖肥达到100%,基蘖肥比例明显偏高,而穗肥比例偏低,氮肥利用率偏低。根据水稻定量栽培技术相关理论和实践,基蘖肥与穗肥的比例为5∶5~6∶4,这一氮肥后移施肥方式可促进穗分化,增加穗粒数,显着提高肥料利用效率[4]。
2.3氮肥定时
施氮的时间要遵循水稻生长发育规律。水稻有效分蘖阶段不可缺氮,同时在植株体内保持合理的氮浓度并动态渐降,至无效分蘖期降至缺氮水平。随着水稻穗分化开始,植株体内氮水平逐渐升高,至二次枝梗分化后不缺氮,这种状态要一直维持至乳熟期,乳熟期后合理调控动态下降,以提高物质运转效率。
3定量灌溉
根据水稻不同生长发育期水分吸收利用特点和土壤水势变化,进行全生育期干湿交替灌溉,更有利于高产。改进灌溉方式,由传统的水层灌溉转变为节水灌溉,控制无效分蘖,后期生长持续。据调查,2009年江苏省高邮市水稻高产连片节水量为灌溉水的80%,仅占常规栽培用水总量的55%[5]。
4防控病虫草害
根据江苏省以及推广地区的实际情况,针对当地的病虫草害情况,实行综合防治,防控病虫草害。选用抗病品种,播种适期避免与病虫草害大发生期相遇,调控大田肥水壮苗促长,辅助以合理的化防措施。
5结语
水稻定量栽培技术是可持续农业的具体实践,从全局来看,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每一环节环环相扣,可通过对具体环节的合理调整促使整个体系转向,以达到栽培节约栽培的目的。
水稻定量栽培技术在育秧壮苗、肥水调控、病虫草害防治等方面不仅需要精量调控,还需要准时调整,对于劳动力的要求很高。因此,加强农业科技人员的培训,健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由科技人员进行点对点、户对户的指导,才能达到栽培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