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薯也称为甘薯,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元素,具有较好的、保护心脏、预防肺气肿、糖尿病、等功效。因此,其种植面积非常广泛。然而,红薯软腐病严重危害了其生长,并呈现出日益严重的趋势。
红薯软腐病发病规律及条件
红薯软腐病由匍枝根霉菌(Rhizopusstolonifer(EhrexFr.)Vuill.)引起,可危害多种作物。病菌在薯块上、贮藏窖中越冬,也存在于空气中。条件适宜时萌发,从薯块伤口侵入产生危害。病部产生的孢子囊可借助气流进行再次侵染,薯块受冻、有伤口情况下,发病率高且发病较重。通风不良,高湿,温度偏高或窖温偏低,伤口较多,疏于管理等情况下发病率高且重。适宜发病的温度为16~25℃,相对湿度75~85%。当温度高于29℃、相对湿度在95%以上时,病孢子萌发受阻,发病率较轻。
红薯软腐病发病症状
红薯软腐病是采收及贮藏阶段的重要病害,防治不及时,会严重影响贮藏。染病初期,薯块表面出现灰白色霉,逐渐变暗变黑,病部呈淡褐色水浸状。发展后,病部生出大量灰黑色菌丝。病部逐渐扩大,形成一大片霉毛。经2~3天整个块根即呈软腐状,并散发出难闻的臭味。
红薯软腐病防治措施
适时收获,宜选晴天进行收薯,避免冻害。采收时要尽量避免伤到薯块,减少病菌侵害的渠道。细心筛选,淘汰病薯,合理晾晒。对贮藏窖内要进行清理消毒,发病率较高的窖室可用硫磺熏蒸。红薯进窖后,要加强日常管理,保持窖内10~14℃适宜的温度,及时打开窖门通风换气,降低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