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由于保护地蔬菜栽培面积逐渐扩大,重茬连作广泛,气候条件适应,管理措施不当等诸多原因,使得土传病害发生日趋严重,经过多年观察发现引起土传病害发生的原因主要有:
一、物种植时没有注意轮换种植,严重重茬
二、农家肥料施用没能充分发酵,导致病害发生
三、土壤中施肥不合理,导致土壤中有益菌的含量下降、无益菌数量繁殖增大和土壤有害线虫的增加
四、品种抗病能力下降。
保护地蔬菜发生较重的土传病害有黄瓜、西瓜、番茄枯萎病,辣椒、菜豆、黄瓜、莴苣根腐病,番茄、茄子、韭菜灰霉病,黄瓜、番茄、芹菜根结线虫病,黄瓜、西葫芦、辣椒疫病,以及立枯病、猝倒病、菌核病、青枯病、软腐病、白绢病、茄子黄萎病等20类50余种,而其中发生频繁、分布广、危害重的有立枯病、猝倒病、灰霉病、枯萎病、根腐病、疫病、根结线虫病7类20多种。
现在正是盛夏高温季节,温室越冬茬蔬菜已到拔秧的时候,借这个时机,采取高温闷棚消毒,消除病菌、杀灭虫卵、杂草、减少病虫草鼠的基数,从而改良土壤。为下一步育苗和移植打下良好的土壤基础。
所谓的高温闷棚,就是利用太阳的高温和熏蒸进行棚内消毒,一般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进行。这种方法成本低、污染小、操作简单、效果好,容易被群众接受。
高温闷棚具体方法如下
一、结合整地,深翻施肥
地要整平,整细,并结合整地采取深翻施肥,翻地一般应在25~30厘米深,借整地的机会,把鸡粪、牛粪一起施入地下,以便借高温杀死有机肥中的病菌。鸡粪、干牛粪还有提高地温和维持地温的作用,可增强杀菌效果。将地深翻耙平后,再按照作物的种植方式起垄或做成高低畦,这样可使地膜与地面之间形成一个小空间,有利于提高地温。
二、足水浇灌,增加湿度
土壤的含水量与杀菌效果密切相关,实践证明,土壤含水量过低,达不到好的杀菌效果。一般土壤含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的60%时效果,一般灌溉的水面高于地面3~5厘米为宜。结合灌水每亩施用新朝阳免深耕肥2公斤,以增加土壤的透气性。
三、处理,杀虫
对往年有死棵现象的大棚,每亩可用死棵灵2~3公斤与5公斤碳酸氢铵混合后,撒在地上深翻10~15厘米深后浇大水,也可用石灰氮进行地膜覆盖土壤消毒,以杀死土壤中的病菌。此外,在密闭大棚之前,棚体内表面再喷施一次死棵灵杀菌剂和杀虫剂,以杀死躲在墙缝中的病菌和害虫。
四、密闭大棚,提高地温
用大棚膜和地膜进行双层覆盖,严格保持大棚的密闭性,在这样的条件下处理,地表下10厘米处地温可达70℃,20厘米深处的地温可达45℃以上,这样高的地温杀菌率可达80%以上。
五、适当延长闷棚时间
绝大多数病菌不耐高温,经过10多天的热处理即可被杀死,如一些立枯病病菌、黄瓜的菌核病病菌、黄瓜疫病病菌、茄子黄萎病病菌等都不太耐高温。但是也有的病菌特别耐高温,如根腐病病菌、根肿病病菌和枯萎病病菌等一些深根性土传病菌,由于其分布的土层深,必须处理30~50天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因此,进行土壤消毒时,应根据棚内所种作物及其相应病菌的抗热能力来确定消毒时间。
六、闷棚后的处理
高温闷棚对不超过15厘米深的土壤效果,对超过20厘米深的土壤消毒效果较差,因此,土壤消毒后不要再耕翻,即使耕翻也应局限于10厘米的深度。否则,会将下面土壤的病菌重新翻上来,发生再污染。高温闷棚虽不能对大棚进行,可是却能大幅度降低田间的病菌密度,大大减少作物发病的机会。对有根结线虫的大棚,闷棚后在用底肥时,每亩可用阿维菌素有机肥或克线蛆菌有机肥400公斤,可以基本上消除根结线虫的危害。
为大家介绍了7、8月份高温闷棚的技术,能够有效控制土传病害!想了解更多种植技术,请多多关注微信号:huobao3456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