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豆细菌性疫病菜豆细菌性疫病又称火烧病,是菜豆常见的病害,夏播菜豆发生较重,各地都有发生,常减产10%~20%,而且影响豆荚的质量和食用价值。
(1)症状特点:该病主要危害叶片、茎蔓和豆荚。叶片从叶尖或叶缘开始发病,初期呈暗绿色油渍状小斑点。逐渐扩大成不规则的深褐色病斑,周围有黄色晕圈。严重时病斑连片,致全叶变黑枯焦,如火烧状。嫩叶受害变形、皱缩,容易脱落。并向生子叶的节、片真叶的叶柄处及整个茎基扩展,幼苗折断干枯。茎蔓的初期症状与叶片相同,逐渐形成红褐色溃疡条斑,稍凹陷。豆荚病斑近圆形或不规则形,红褐色,略凹陷。潮湿条件下,茎、叶、荚的病部及种脐部均可溢出黄色菌脓。
(2)发病条件:田间温度24~32℃,植株表面湿润或有水珠,是病菌侵染的有利条件。常在闷热连雨或暴风雨后即晴的天气里,病害发生较快。此外,底肥不足、多杂草、高温连雨、大水漫灌、虫害严重、氮肥过量、管理粗糙等情况,也易诱发本病。
(3)防治方法:
①选用抗病品种。可选用蔓生品种,它比矮生菜豆抗病性强,如秋抗和19号、15号等。
②种子处理。设无病留种田或由无病株上采种。带菌种子消毒处理,用45℃温水浸种10分钟,或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95%敌克松原粉拌种,或用硫酸链毒素500倍液浸种24小时,药量为干种重的0.3%。
③加强栽培管理。实行2~3年轮作,选用蔓生品种应及早插架绑蔓,架材轮换使用,雨后注意排水,及时中耕。一旦发现病叶,应立即摘除植株下部病叶,除草灭虫。
④实施药剂防治。田间发病后可选用下列药剂喷洒:77%可杀得可湿性微粒粉剂500倍液,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72%农用链霉素3 000~4 000倍液或新植霉素4 000倍液,抗菌剂"401"800倍液,45%代森铵水剂1 000倍液,1:1:200波尔多液,50%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每隔7天左右喷1次,连喷2~3次。
主要侵害叶片,初在亡部叶片或新生叶上现不规则水浸状斑点,后在斑周围出现直径0.5-1厘米的晕圈,斑上常有菌脓溢出;叶脉染病致叶脉坏死,易穿孔或皱缩畸形;果荚染病初现水浸状斑点,后变褐干缩下陷,斑面渗出菌脓,或病斑中央枯死点小,但周围晕圈宽,别于细菌性疫病(Xanthomonas campestrzs pv. Phaseoli (E.F.Smith)Dye)。
发病规律
本病主要通过种子传播。有报道种于带菌串0.02%,就可造成该病流行。生长期内该病主要通过气孔或帆械伤口侵入,有时能造成系统侵染。除菜豆外,还可侵染大豆等豆科植物。冷凉,潮湿地区易发病,在16~20℃较低温度下,潜育期2~3天,且症状典型。在28~32℃高温条件下,潜育期长达6~10天,病状轻微。晕圈消失,但寄主内病原菌数量较多。
防治方法:
须认真执行“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抓好农业、生态和化学等综合防治措施。
(A)实行轮作、深翻改土,结合深翻,土壤喷施“免深耕”调理剂200毫升/667米2;增施有机肥料、磷钾肥、微肥和生物菌肥;适量施用氮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保肥保水性能,促进根系发达,植株健壮。
(B)选用抗病品种,种子严格消毒,培育无菌壮苗。
(C)注意观察,发现少量发病植株,立即拔除深埋,后立即用500倍“天达诺杀”药液喷洒病穴,杀灭残留病菌。
(D)定植后,每15天左右喷洒1次1:1:20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进行保护,防止发病(注意!不要喷洒开放的花蕾和生长点)。
(E)每10—15天喷洒1次800倍“天达2116”果树专用型+1000倍“天达诺杀”药液,或800倍“天达2116”果树专用型+600倍“氟派酸”药液、或+600倍“环丙沙星”药液、或+500倍2%“春雷霉素”药液,或800倍“天达2116”果树专用型+1000倍50%消菌灵药液,或800倍“天达2116”果树专用型+600倍77%“多宁”药液,以上药液须与波尔多液间隔使用、交替喷洒、并灌根。
(F)如果已经发病,需用800倍“天达2116”果树专用型+1000倍“天达诺杀”+500倍2%春雷霉素药液,或800倍“天达2116”果树专用型+600倍“氟派酸”+500倍2%春雷霉素药液、或800倍“天达2116”果树专用型+600倍“环丙沙星”+500倍2%春雷霉素药液,或800倍“天达2116”果树专用型+1000倍50%消菌灵+500倍2%春雷霉素药液,或800倍“天达2116”果树专用型+600倍77%多宁+500倍2%春雷霉素药液。以上药液交替喷洒植株并灌根,每3--5天1次,连续喷洒2—3次扑灭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