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型辣椒病,特点多数于成株开花结果期开始发病,自下而上或从植株一侧向全株发展。初期先从叶尖或叶缘稍向上卷曲,叶片下垂或脱落,严重时叶片落光成光秆。危害甜椒、辣椒作物。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吧。
一、危害症状
特点多数于成株开花结果期开始发病,自下而上或从植株一侧向全株发展。初期先从叶尖或叶缘稍向上卷曲,叶片下垂或脱落,严重时叶片落光成光秆。剖检病株茎基部可见维管束变褐。其症状与辣椒枯萎病易混淆,需镜检病原才能区分。该病扩展较慢,一般多造成病株矮化、节间缩短、生长停滞,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
二、病原形态特征
Verticillium dahliae Kleb.称大丽花轮枝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菌丝体无色至褐色,有隔膜,分生孢子梗直立,长110~200微米,孢子梗上具1~5个轮枝层、每层有2~3枝轮枝,轮枝长10~35微米;分生孢子卵圆形或椭圆形,单胞,无色透明,单生于分枝末端,大小3~7×1.5~3微米,有时具一个分隔,湿度大时分生孢子呈假头状。在培养基上形成黑色微菌核及串生厚垣孢子,据报道V.Albo—atrumReinkeetBerth.称黄萎轮枝菌也可引起辣椒黄萎病。经试验不同植物或同一种植物上分离到的大丽轮枝菌的菌株,对辣椒的致病力有明显差异:从棉花上分离23个菌株中,14个对辣椒致病力较弱,引起轻度矮化或不矮化。菌株VD9对辣椒致病力强、矮化明显,根、茎维管柬全部变色;从茄子上分离到3个大丽轮枝菌株,其中只有VD一26对辣椒致病力强,病株极度矮化,其余2个菌株则弱;从辣椒上分离到的菌株VD一20,对辣椒致病力较棉花菌株VD9和茄子菌株VD一26都弱,不引起矮化。
三、发病规律
病菌以休眠菌丝、厚垣孢子和微菌核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成为翌年的初侵染源。多数报道种子内外带有菌丝或分生孢子,可以做为病害的初侵染源,但也有人认为种子不带菌。土壤中病菌可存活6~8年,在当地混有病残体的肥料和带菌土壤或茄科杂草,借风、雨、流水或人畜及农具传到无病田。翌年病菌从根部的伤口或直接从幼根表皮或根毛侵入,后在维管束内繁殖,并扩展到枝叶。该病苗期和定植后低于15℃持续时间长,易发病。
四、防治方法
对辣椒黄萎病的防治,应采取以耕作栽培防病为基础的综合防治措施,着重抓好下述环节:(1)选育抗病品种,尤应注意在一些抗逆性较强的品种中及重病田中寻找抗病品种或抗病单株。(2)实行轮作,实行与水稻轮作。
以上就是辣椒黄萎病症状及其防治措施的全部内容,希望可以帮助有疑惑的朋友们排忧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