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黑星病(桃疮痂病)和桃细菌性穿孔病(桃黑斑病)在我国各桃产区如北京、河北、山东、山西等地均有发生,这2种病害均主要为害桃果实,常使果实外观变劣,品质降低,给果农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也为害叶片和枝梢,是桃的主要病害。此类病害不但为害桃,还能为害梅、李、杏、扁桃、樱桃等核果类果树。生产上果农有时分不清这2种病害,往往不能对症用药,从而造成损失。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桃黑星病发病症状
(1)果实被害状。果实发病多在果实肩部,先产生暗褐色圆形小点,以后扩大为2~3mm的圆形病斑,病斑表面长有黑色霉状物,病斑一般不凹陷,多时聚合成片。病菌为害果皮停止生长发育,但果肉仍然生长膨大,因此后期可出现裂口,此种裂果较桃细菌性穿孔病造成的裂果浅,一般不引起烂果。
(2)枝梢被害状。枝梢受害,初表面发生紫褐色长圆形斑点,后期变为黑褐色稍隆起,并常发生流胶,在病斑表面密生黑色小粒点。
(3)叶片。叶片受害较轻。叶片被害后,在叶背出现不规则形或多角形灰绿色病斑,病斑干枯脱落而形成穿孔。
桃细菌性穿孔病发病症状
(1)果实。以皮孔为中心发病,初期表现为浓绿色小点,稍凹陷,颜色变深,呈暗紫色,边缘水渍状,这是由于细菌毒素破坏了植物细胞膜的半透性,使细胞中的水分向细胞间隙外渗的结果。随着危害加重,坏死组织变成黑色,斑点扩大、加深,后期开裂,幼小病果常有流胶。被害桃果没有商品价值。天气潮湿时,病斑上常出现黄色黏质分泌物,干枯时往往发生裂纹,造成烂果。
(2)枝梢被害状。枝梢受害后,有2种不同的病斑,一种称为春季溃疡,另一种则为夏季溃疡。二者的大小和形状有相当差异。春季溃疡发生在上一年夏季发出的枝梢上(病菌于上年已侵入)。春季溃疡是细菌在上年秋季侵染枝条,在叶痕四周形成暗色病斑,细菌在内越冬。次年春天桃树新叶长出时,春季溃疡发生部位隆起,中部渐凹陷,边缘有紫色,直径约2mm,很快扩大到1~10cm,宽度很少超过枝条粗度的一半。溃疡斑表皮开裂后,在潮湿时溢出淡黄色细菌浓滴。有时造成枯梢。春末,病斑的表皮破裂,病菌溢出并开始传播。夏季溃疡多在夏末发生在当年生的嫩枝上,初以皮孔为中心,形成水渍状暗紫斑,以后病斑变褐色至紫黑色,圆形或椭圆形,稍凹陷,边缘呈水渍状。在枝条上的表现:在枝条上形成溃疡斑。7—8月嫩梢节间形成椭圆形、水浸状、暗紫色斑。
(3)叶片被害状。发病初期叶片成水渍状小斑点,后逐渐扩大呈圆形、多角形或不规则形紫褐色至黑褐色斑点,直径为2mm左右,病斑周围呈水渍状并有黄绿色晕环,后期病斑干枯,脱落穿孔,严重时引起落叶。
防治方法
桃黑星病
(1)加强栽培管理。合理修剪,防止果园通风透光不良,科学施肥浇水,提高树势,增强树体抗病能力,降低病菌侵染条件。清理修剪下来的枝条,连同落果、落叶一起处理。果实套袋可有效地避免病菌随降雨传至果实表面,避免侵染发生。
(2)铲除越冬菌源。春季萌芽前,喷3~5波美度石硫合剂,杀灭越冬病菌。
(3)生长期药剂防治。从幼果脱裤后首次喷药,以后每隔10~15d喷1次药,交替选用10%世高水分散粒剂2000倍液或80%成标(硫磺)干悬浮剂1000倍液或70%纳米欣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套袋园喷到套袋前,每次喷药使果实表面均匀着药。
桃细菌性穿孔病
(1)加强栽培管理。合理整枝修剪,创造通风透光良好的环境。结合病虫防治,可以进行0.3%尿素加0.3%磷酸二氢钾根外追肥,及时补充营养。及时剪除病枝、病叶、病果并集中烧毁,减少菌源。果实套袋,阻隔病菌侵染。
(2)铲除越冬菌源。春季萌芽前喷1次77%氢氧化铜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药时务必使全树枝条表面都要喷到。注意喷氢氧化铜后不能再喷石硫合剂。
(3)生长期药剂防治。桃细菌性穿孔病从桃幼果脱裤后就可以发生侵染,4—5月是该病的重点侵染时期。首次喷药在落花后立即进行,以后每隔10~15d喷1次,直至6月下旬。晚熟桃喷药到7月下旬,中晚熟品种套袋后继续喷药保叶,来压低菌源数量。可选药剂有33.5%喹啉铜悬浮剂2000倍液、20%龙克菌悬浮剂500倍液等。
以上就是区分桃黑星病和桃细菌性穿孔病的全部内容,希望那个可以帮助有疑惑的朋友们排忧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