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方法?

2021-04-30 09:07 3456.TV商机咨询

小麦条锈病是小麦锈病之一。小麦锈病俗称“黄疸病”,分条锈病、秆锈病、叶锈病3种,是中国小麦生产上分布广、传播快,危害面积大的重要病害。其中以小麦条锈病发生为普遍且严重。今天我带大家了解下它的防治方法有哪些呢?

一、危害症状

危害部位

小麦条锈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其次是叶鞘和茎秆,穗部、颖壳及芒上也有发生。

阶段特征

苗期染病,幼苗叶片上产生多层轮状排列的鲜黄色夏孢子堆。成株叶片初发病时夏孢子堆为小长条状,鲜黄色,椭圆形,与叶脉平行,且排列成行,像缝纫机轧过的针脚一样,呈虚线状,后期表皮破裂,出现锈褐色粉状物;小麦近成熟时,叶鞘上出现圆形至卵圆形黑褐色夏孢子堆,散出鲜黄色粉末,即夏孢子。后期病部产生黑色冬孢子堆。冬孢子堆短线状,扁平,常数个融合,埋伏在表皮内,成熟时不开裂,别于小麦秆锈病。

病害鉴别

田间苗期发病严重的条锈病与叶锈病症状易混淆,不好鉴别。小麦叶锈夏孢子堆近圆形,较大,不规则散生,主要发生在叶面,成熟时表皮开裂一圈,别于条锈病。必要时可把条锈菌和叶锈菌的夏孢子分别放在两个载玻片上,往孢子上滴一滴浓盐酸后镜检,条锈菌原生质收缩成数个小团,而叶锈菌原生质在孢子中央收缩成一个大团。

二、传播途径

小麦条锈病菌主要以夏孢子在小麦上完成周年的侵染循环。转主寄主为小檗。其侵染循环可分为越夏、侵染秋苗、越冬及春季流行四个环节。小麦条锈菌在中国甘肃的陇东、陇南、青海东部、四川西北部等地夏季热月份旬均温在20℃以下的地区越夏。秋季越夏的菌源随气流传播到中国冬麦区后,遇有适宜的温湿度条件即可侵染冬麦秋苗,秋苗的发病开始多在冬小麦播后1个月左右。秋苗发病迟早及多少,与菌源距离和播期早晚有关,距越夏菌源近、播种早则发病重。当平均气温降至1~2℃时,条锈菌开始进入越冬阶段。

三、发病条件

一月份平均气温低于-6~-7℃的德州、石家庄、介休以北,病菌不能越冬,而这以南地区,冬季冷月均温不低于上述温度的四川、云南、湖北、河南信阳、陕西关中、安康等地则可以菌丝状态在病叶里越冬,成为当地及邻近麦区春季流行的重要菌源基地。翌年小麦返青后,越冬病叶中的菌丝体复苏扩展,当旬均温上升至5℃时显症产孢,如遇春雨或结露,病害扩展蔓延迅速,引致春季流行,成为该病主要为害时期。在具有大面积感病品种前提下,越冬菌量和春季降雨成为流行的两大重要条件。如遇较长时间无雨、无露的干旱情况,病害扩展常常中断。因此常年发生春旱的华北发病轻,华东春雨较多,但气温回升过快,温度过高不利该病扩展,发病也轻。只有早春低温持续时间较长,又有春雨的条件发病重。品种抗病性差异明显,但大面积种植具同一抗源的品种,由于病菌小种的改变,往往造成抗病性丧失。

四、防治方法

小麦的条锈病多发于翌年小麦返青后,当温度上升到5度以上是会明显的产生孢子,如遇春雨或结露,病害扩展蔓延迅速,引致春季流行,成为该病主要为害时期。但是如果遇到长时间无雨或者干旱的情况,病害的扩展也可能被中断,同时如果温度过高,也会对病毒的扩散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

在进行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时,应当采取的措施为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防治可每亩选用20%三唑酮乳油60~80毫升、或12. 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0~30克、或13%戊唑醇悬浮剂15-20克、或25%丙环唑乳油25~30毫升、或5%己唑醇悬浮剂30~40毫升、或30%醚菌酯悬浮剂50~70克喷施。注意配药要二次稀释,喷雾要均匀细致,植保无人机亩喷液量要大于1升。

小麦抽穗期,可结合赤霉病、白粉病、蚜虫、红蜘蛛等其它病虫一并防治,采用上述杀菌剂与吡虫啉、氯氟氤菊酯等杀虫剂,以及芸苔素、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混合喷雾的“一喷三防”技术,达到一次喷药同时治虫、防病、防早衰、防干热风的效果。

以上就是有关小麦条锈病的内容,望能帮助到广大农民朋友。


免费加群

您留言,我回电,快速找产品!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

客服中心

客服中心

【长按指纹】识别图中二维码
  或搜索公众号huobao3456tv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