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子,性喜高温,属于耐旱稳产作物,广泛栽培于中国黄河中上游地区,是陕西省主要的杂粮作物之一。前期疫情严重时,人们对健康饮食更加注重,对小杂粮的需求也会不断增加,谷子的种植面积将会进一步扩大。这样一来,谷子病害的防治将会面临更大的挑战。
下面为大家介绍谷子常见的5大病害以及防治方法。
一、谷子叶斑病
1、病害特征
主要为害叶片。叶斑椭圆形,大小2-3厘米,中部灰褐色,边缘褐色至红褐色。后期病斑上生出小黑粒点,即病菌分生孢子器。
2、发病规律
病菌主要以分生孢子器在植物病残体上越冬。翌春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蔓延,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多雨年份,多雨季节,缺肥易发病。
3、防治方法
a.耕种管理
可采取农业防治,如及时拔除病株,并定期进行轮作,加强田间管理,降低发病率。
b.药剂防治
百菌清:目前我国登记注册有75%可湿性粉剂,病害即将发生前或发病初期施药以100-127克/亩喷雾处理,以后每隔7—10天喷药,每季多使用3次;
福美双:目前我国登记注册有50%可湿性粉剂,于播种前按照1:200(药种比)进行拌种,和细土混匀,播种时用该土下垫上覆仅使用一次。
二、谷子白发病
1、病害特征
白发病是系统侵染病害,幼苗出土前被害,开始腐烂造成死苗不能出土。出土后受到侵染,被侵染叶片变黄,叶背面出现白色霉状物。抽穗前受到侵染,受侵染叶片变成黄绿色,叶片正面产生与叶脉平行的黄白色条状斑纹,在潮湿环境下,叶背面会着生白色霉层。抽穗后植株受侵染,病株穗呈畸形,粒变成针状,称刺猬头。
2、发病规律
该病在谷子的各个时期均可受到侵染,但主要侵染时期为幼苗时期。传播方式主要为沾染病原菌的种子、土壤、农家肥。谷子的萌发生长需要环境温度为11℃~32℃,而该病菌的侵染传播温度正合适这个范围,因此在幼苗时期环境适宜,大量病原菌孢子囊随风雨传播,进行侵染。
连作田土壤或肥料中带菌数量多,病害发生严重,而轮作田发病轻。播种过深,土壤墒情差,出苗慢,发病也重。
3、防治方法
a.耕种管理
避免进行连作,采用合理轮作方式进行种植,轻病田块实行2年轮作,重病田块实行3年以上轮作,适于轮作的作物有大豆、高粱、玉米、小麦和薯类等;种子选择上避免选择病害较严重的谷子遗留种,选择抗病强的品种进行种植;播种时尽量避免深耕,选择墒情较好的土地;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田间病残体及时处理。
b.药剂防治
代森铵:目前我国登记注册有45%水剂,使用时以180-360倍液进行浸种处理。
甲霜灵:目前我国登记注册有35%种子处理干粉剂,于播种前按照1:233.3-500(药种比)进行拌种处理。
三、谷子锈病
1、病害特征
谷子灌浆期开始侵染,被害叶片背面散生大量直径约1毫米的红褐色圆形斑点,发病严重时叶正面也会出现相同症状。该病斑可散发出铁锈状黄褐色粉状孢子,孢子成熟后突出叶面,使叶片表皮破裂。生育后期,叶鞘也会出现病斑,之后引起叶片枯死。
2、发病规律
该病菌可通过风雨进行传播,降水量的多少是引起该病的主要因素,而每年7月中旬至9月中旬是雨水高发季节,该时期是侵染发病的高峰期。高温天气虽不如雨水传播速度快,但也会引起植株发病,同样地势低洼、植株过密、施用氮肥过多的田块,发病也重。
3、防治方法
a.耕种管理
可进行育种选种,培育抗病品种;加强田间管理适时播种,合理密植;如果田间属于低洼地段应修建排水沟及时对雨水天气进行排水;施用肥料时进行肥料搭配,避免氮肥的过量施用;高温天气要合理灌溉,避免造成高湿环境。
b.药剂防治
百菌清:目前我国登记注册有75%可湿性粉剂,病害即将发生前或发病初期以100-127克/亩喷雾处理,以后每隔7—10天喷药,每季多使用3次。
四、谷子谷瘟病
1、病害特征
谷瘟病属于真菌病害类型,谷子各生育阶段都可发病。苗期叶片被侵染,被侵染部位形成褐色小病斑,严重时可导致叶片发黄枯萎。谷子拔节时期,穗部受到侵染,会造成不出穗或抽出的穗干枯变色;颈部受到侵染,被侵染部位生褐色凹陷病斑,使植株倾斜倒伏;叶片受到侵染,被侵染部位中部灰白色边缘紫褐色,高湿环境下表面着生灰色霉层,严重时病斑密集使叶片枯死。
2、发病规律
谷瘟病的发生与田间气候关系紧密,该病分生孢子可随风雨传播,进行侵染,一般在高湿、多雨天气有利于谷瘟病的发生。发病高发期集中在每年的7月上旬,即拔节前后。到每年9月阴雨天气逐渐加多,且气温开始下降,此时茎秆开始染病。同时种植密度过大或与其他作物进行间作也会容易发病,病残体积累较多、氮肥施用过多、易积水的田地也极其容易发病。
3、防治方法
a.耕种管理
选种上选择抗病品种;种植应合理密植不可进行间作,应对田间进行轮作;及时处理病残体,冬季对田地进行深翻掩埋病原体;合理使用肥料,不可过量使用氮肥;阴雨高温天气注意田间通风排水,防治病害过快传播。
b.药剂防治
目前可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等,均按0.2%~0.3%(药种比)拌种处理种子。
五、谷子褐条病
1、病害特征
苗期染病,在叶片或叶鞘上会出现褐色的小的斑点,随病情严重病斑逐渐扩大呈紫褐色边缘清楚的长条状斑块,之后病苗开始枯萎造成植株矮小。成柱染病,叶鞘出现不规则斑块,后发病部位变黄变褐腐烂;叶片基部中脉初呈现水浸状黄白色病斑,之后沿脉逐渐扩展至叶尖,导致全叶卷曲。
2、发病规律
该病在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受害。病原菌在病残体和种子上进行越冬,可借助流水和暴雨天气进行传播,高温、高湿、阴雨天气是该病爆发期,谷子在受到外力影响后造成外伤口,可加快染病。同时氮肥过高也会引起发病。
3、防治方法
a.耕种管理
建立合理排灌系统,防止大水淹没稻田,及时排水;避免外力对谷子的影响;定期田间病残体,进行深埋或焚烧处理;增施有机肥,氮、磷、钾肥合理配合施用,增强植株抗病力。
b.药剂防治
目前可用10%叶枯净2000倍液进行浸种处理24小时后捞出,待催芽后进行播种。或用72%农用链霉素或20%噻菌铜悬浮剂进行叶面喷施,每7天1次,连防2~3次。
在谷子的生长过程中,存在着被各种病菌侵害的风险,谷子病虫害不仅是导致谷子减产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且影响其产量和品质。因此,准确识别各种病害就显得尤为重要。种植谷子的朋友可以参考以五种主要病害的防治方法,结合实际的病虫害情况,及时进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