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玉米细菌性茎腐病,可能大家不是特别了解,其实它也是一种玉米常见病害,针对这种病害,小编总结了它的症状识别和防治对策,一起来看看吧。
玉米细菌性茎腐病是什么
玉米细菌性茎腐病又称烂腰病,是一种在玉米中部茎秆和叶鞘部发病为主的细菌性病害,发病部位极易折断,严重影响玉米的抽穗或结实。玉米细菌性茎腐病是热带和亚热带玉米种植区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年来在温热地带玉米产区也有发生。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玉米细菌性茎腐病在我国的发病范围有逐渐扩大的趋势,吉林、陕西、甘肃、河北、天津、河南、山东、安徽、浙江、福建、海南、广西、四川、云南等有发生,并在四川、河南主要玉米区发生较重。
玉米细菌性茎腐病症状识别
该病是细菌引起的一种病害,其发生症状类型较多,田间常见的是软腐型和晚枯型两种,软腐型早于晚枯型,且在田间混合发生。软腐型茎腐病一般从玉米苗高50~60厘米时就开始发病,玉米抽雄前后明显。其症状开始表现常局限于距地面的一定节间上,发展迅速。发病初期植株下部叶鞘上产生不明显较大的褐色病斑,后逐渐在叶鞘上部和一些下部叶片上形成褐色斑。同时,着生叶或叶鞘的节间也开始发病,且连同叶鞘凹陷、皱缩,继而表现软化、水渍状、溃烂、茎扭曲,形成深褐色,腐败臭味,腐烂茎向上或向下蔓延,一般可深入内部扩展,但病茎不完全破裂,维管束组织保持完好。初植株还能挺立维持几个星期绿色,罹病部褐色折腰枯死,故称烂腰病。晚枯型茎腐病的发生常出现在玉米的灌浆至蜡熟期。一般发病较快,常在短期内植株出现症状,并迅速扩大,大量枯死。其发生症状是叶片自下而上突然萎蔫枯死,但叶片呈灰绿色,似水烫一样;茎秆地上部1~2节变色变软,出现水渍状棱形或椭圆形病斑,罹病部节间失水干缩,果穗下垂,易折倒。但这种病型其节间内部节髓组织腐烂,病株的根系变褐腐烂、破裂,病根部皮层易脱落,须根减少,病株易拔起。
玉米细菌性茎腐病防治对策
1.选用种植抗病品种
玉米品种对细菌性茎腐病的抗性,尚未见系统研究报道。田间观察表明,不同玉米品种间的发病率存在差异。一般来说,马齿型玉米的抗病力较强,爆裂型次之,甜玉米易感病;早熟品种的抗病能力比晚熟品种弱。在病害的常发区,应种植在当地表现抗细菌性茎腐病的品种。
2.化学防治
在玉米喇叭口期喷施杀菌剂进行防治,20%叶枯净可湿性粉剂、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均有预防作用。当田间出现病株后,马上喷施5%菌毒清水剂600倍液或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粉剂4000倍液,重点喷施茎部2~3节处,防效较好。同时有研究表明,壳聚糖对玉米细菌性茎腐病菌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但作用机制尚不明确。
由于玉米细菌性茎腐病是由植株气孔或伤口侵入的病害,玉米苗期、中期及时防治蚜虫、蓟马、玉米螟、棉铃虫等害虫,以免造成伤口,可减轻被细菌性茎腐病菌侵染,可喷施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防治害虫。
3.农业防治
1>与非寄主作物轮作与大豆、其他食用豆类作物或紫花苜蓿等轮作。
2>清洁田园田间发现病株后及时拔除,并携出田外深埋或集中烧毁。重病田收获后,及时清洁田园,消除病残体,防止菌源扩散或越冬,减少翌年初侵染源。当相邻地块有病害发生时,应及时喷药预防。
3>加强栽培管理科学施肥,多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勿偏施氮肥,氮、磷、钾肥施用比例适当且植株健壮的田块发病轻。同时,应避免在低洼地种植玉米,高畦栽培,注意开沟排水,雨后清沟、排渍降湿。在6月干旱时严禁大水漫灌,7~8月密切关注当地天气预报,在旱涝不均的情况下,如连降暴雨要及时排水,防止湿气滞留而引起该病重发为害。另外,在田间作业时,尽可能减少机械损伤,以免增大病菌侵入的概率。
关于玉米细菌性茎腐病的症状识别和防治对策就介绍到这里啦,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