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间歇灌溉要注意什么?

2011-07-18 10:06 3456.TV商机咨询

 水稻间歇灌溉特点是每灌一次水,待其自然消耗后,田面呈湿润状态,再灌下次水,做到后水不见前水,形成几天有水层,几天无水层,构成浅水与湿润反复交替,浅、湿、干灵活调动的灌溉模式。其技术要点是除移栽后返青阶段及孕穗期至抽穗开花期保持浅水层,水稻分蘖末期晒田外,其余时期实行浅湿交替的间歇灌溉,各生育期灌溉水层标准是: 

 l.返青期:早稻20毫米~30毫米,晚稻30毫米~50毫米。 

 2.分蘖前期:早稻灌20毫米深的水府自然落干田面无水后,依据土壤含水量标准再灌水。晚稻30毫米。 

 3.分蘖后期:早稻20毫米~30毫米;晚稻30毫米~50毫米。在分蘖前期至分蘖后期,间歇灌溉可分为强度(A型)和轻度(B型)间歇灌溉。A型:对土壤肥力高,还原能力强,苗生长较旺,则采取强度的间歇灌溉,即减少灌水次数、缩短有水层时间,延长无水层时间。在断水期间,田间持水量80%~90%。B型:对具有中上等肥力的冲积性粘质壤土,稻苗生育正常,可采取轻度的间歇灌溉,即增加灌水次数,缩短无水层时间,延长有水层时间。此期表层土壤含水率为田间持水量的90%~100%。在有效分蘖终期,晒田程度应因地制宜,田面太湿、重晒田7天~10天,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的65%~80%。田面有裂纹,轻晒田5天~7天,土壤水分为田间持水量的80%~95%,泥土仍处于湿润状态。 

 4.孕穗期、抽穗开花期:早、晚稻均保持水层10毫米-30毫米。期间可以晾田1次~2次。5乳熟期、黄熟期:早、晚稻水层均20毫米~30毫米。在乳熟期间歇2天以上,土壤水分控制在田间持水量的80%~90%,到黄熟期的后期落干。据测定,间歇灌溉比当地对照灌溉每亩可省水40立方米,增产5.1%~10%,每立方米灌溉多产稻谷0.5公斤。  

 间歇灌溉也是在闽东地区比较适用的一种灌溉方法,此方法主要适用于丘陵、山地等非平原地区。所谓间歇性灌溉是在两次灌溉之间是田地保持一定时间的无水状态,这样的灌溉模式能够提高降雨的利用率还能提高水稻后期的抗旱能力,提高水稻的整体质量。间歇性灌溉使得土壤的通气能力增强,使得植物的根系在生长过程中能够获得更多的氧气,同时空水期增加了土壤中空气与大气的交换,保持土壤中空气的新鲜度,增加了水稻抗虫害的能力。

免费加群

您留言,我回电,快速找产品!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

客服中心

客服中心

【长按指纹】识别图中二维码
  或搜索公众号huobao3456tv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