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虽然还没有到寒冷的冬季,但是我们也需要对小麦的管理知识有一定的了解。虽然气候变化不是人为可控的,但是眼下能够调控的主要措施正是肥水管理,因此农民朋友们一定要把握住春季肥料施用的关键。下面将春季冬小麦追肥关键技术分解为施肥量、施肥时期和施肥方法加以介绍:
把握氮肥用量的核心技术
将氮肥用量与目标产量挂连起来,而产量水平主要取决于土壤基础肥力和品种等综合因素,从气候生态和生产水平的不同将我国冬麦产区划为三大区:
华北平原冬小麦 产量水平在500~600公斤/亩的麦田,春季追肥推荐施氮量为6~8公斤(N)/亩;对于目标产量400~500公斤/亩的麦田,春季追肥推荐施氮量:5~7公斤(N)/亩,对400公斤/亩以下的麦田:4~5公斤(N)/亩。
本区麦田如果年前基肥的用量偏高,春季追肥量可用下限,如果基肥施了有机肥,也用下限。基、追肥的比例可各占一半。追肥一定要分两次进行。
在分次施肥时,起身肥宜选碳铵而拔节肥要选尿素。
长江中下游冬小麦 对于目标产量水平500公斤/亩以上,春季追施氮肥7~8公斤(N)/亩;产量水平400~500公斤/亩的麦田,春季追施氮肥6~7公斤(N)/亩;产量水平在300~400公斤/亩的麦田,春季追施氮肥5~6公斤(N)/亩。
西北旱作冬小麦 本区氮肥使用的原则是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产量水平在300公斤/以上的,春季追施氮肥为4~5公斤(N)/亩;产量水平在200~300公斤/亩,春季追施氮肥3~4公斤(N)/亩;产量水平在200公斤/每亩以下的,春季追施氮肥3~4公斤(N)/亩。
麦田春季追肥时期
中高产水平的麦田,春季氮肥要分两次施用风险才小,一般首次施用量要略少于第二次,首次的适宜追肥时间在起身初期,二次追肥时间宜在拔节中期,确切是在春五叶(穗分化的药隔期)。次追肥的作用是主攻穗数,施量太多了会长出大量无效分蘖,不仅浪费养分还对增产无益,甚至有害。如果不分两次而要一次性将追施氮肥全部施入,那会造成有效穗少、粒少,生长成为头重脚轻的株型,后期易倒伏且千粒重低。
施用方法
追肥要条施,采用机械播肥或者人工畜力播肥,达到覆土的目的。在土壤墒情不良时,追肥同时要灌溉,以水带肥。
小麦是一种高产作物,对氮、磷、钾需求量大,一般每生产100斤小麦颗粒需吸收纯氮2.8~3.2斤、磷1~1.5斤、钾2~4斤。小麦返青后,对氮、磷、钾需求量增加,从小麦拔节到开花,是麦田追肥的关键时期。拔节期的施肥量应据苗情而定,正常生长的小麦一般3月上旬,在能摸出明显节间时追施,不会造成植株根部节间过长造成倒伏。但在拔节时如果叶色过早落黄,植株瘦弱,分蘖稀少的麦田则应提前5~7天追施;如叶色浓绿、叶片披垂、植株群体大、分蘖仍在继续的麦田,则宜推迟7~10天追施,并少施或不施氮肥。8~15片叶左右的正常麦苗,每亩追施含硫加钾控缓释尿素15~20公斤。控缓释加钾尿素含控缓释剂,性能好,施用,部分氮素则缓慢释放长达百天,可满足小麦整个生育期的需肥要求。并且还含有硫元素,使小麦不会因缺硫而出现植株变黄、矮小,延迟成熟等情况。另外可在5月上旬喷施永业植物生命素200ML/亩,500倍液,间隔7天一次,分两次喷施,可提高小麦穗长,提高千粒重,增加穗粒数。
小麦一生需氮、钾多。控缓释尿素含有生物钾,是当前农业生产中的高科技产品。生物钾菌对土壤中的磷、钾具有分解作用,能使土壤中的无效磷、钾被充分吸收,促进苗壮秆强,抑制病菌侵染,增强植株抗病力和抵御其他自然灾害的能力,达到增加千粒重、增强抗病能力、提高小麦产量和品质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