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底肥施过量了怎么办?

2011-11-05 08:48 3456.TV商机咨询

小麦施用底肥过量,麦苗出土后长势过旺,分蘖多,叶片宽大,田间郁蔽严重。 

  对策:当麦苗主茎长出5片叶时,在小麦行间深锄5—7厘米,切断部分次生根,控制养分吸收,减少分蘖,培育壮苗。 

小麦需肥规律:小麦每生产500公斤干物质,需要吸收10.5克纯锌、9克纯硼、13克纯锰、0.44克纯钼和4克纯铜,微量元素量虽小,但缺少了某一种,产量会大打折扣。而小麦每生产500公斤籽粒,需13-15公斤纯氮、5-8公斤纯磷、7.5-11.5公斤纯钾。考虑到秸秆还田、肥料利用率、不同地块肥力差异等因素,专家建议,小麦播前需底施纯氮7.5-11.5公斤(另追施纯氮9-11公斤)、纯磷6.5-10.5公斤、纯钾7.5-10公斤。

小麦营养吸收规律:返青期前需要吸收养分量占总施肥量,约1/6的氮、1/8的磷和1/10的钾。起身抽穗前约需65%的氮、45%的磷和85%的钾(起身期到拔节期约需25%,拔节到抽期约需60%),抽穗后需20%左右的氮和40%左右的磷。磷元素的移动性小、后效大,磷肥施入耕作层全层比集中施用的利用率高340%,磷肥做底肥一次性施入为好。钾素在起身到抽穗前约需85%,钾肥可做一次性全部底施或者1/3底施、2/3在起身拔节期结合追氮肥而追施。由于钾素在土壤中的移动性也较小,且追施增加人工成本,建议在小麦播前一次性底施。氮肥底施1/3左右,起身拔节期追施2/3左右为宜。玉米秸秆还田地块还需增加4-8公斤纯氮分解秸秆。

笔者建议小麦底肥施用比例,亩用尿素15公斤(也可用含氮17%的碳酸氢铵50公斤替代),磷酸二铵15公斤、氯化钾15公斤,亩投入约110元。亩施入氮磷钾总养分为25.5公斤。在此基础上,注意生长期及时追施尿素和叶面肥。种植户若有微灌设备,也可将底肥中的钾肥少用1/2-2/3,春季结合追施氮肥施入。

施足底肥,不仅可以促进壮苗早发和根系的生长,而且冬前可以形成一定数量的健壮分蘖,为春后生长成穗、增粒、增重打下基础。但是,近几年,笔者从100户农民施肥情况调查得知:40%的农户小麦施肥习惯是肥料全部基施,这种施肥方法不仅会引起苗期旺长、穗期倒伏,而且遇倒春寒易受冻,后期易脱肥。为夺取小麦丰产丰收,现将小麦底肥施用技巧总结如下:

施用时间底肥一般在播种前结合耕翻整地施入,干旱地块,可以将肥料深施于犁底,然后翻垡盖土;土壤粘重地块,采用先撒肥后耕翻,将肥料翻入土中。

施用数量底肥的数量应根据产量要求,肥料种类、性质、土壤和气候条件而定。磷、钾肥在土壤中的移动性小,一般全部底施;而氮肥的移动性大,一般分期使用为好,应在磷、钾肥和有机肥全部基施的基础上,将氮肥总量60%~70%基施,30%~40%追施;由于玉米秸秆还田地块的秸秆氨化腐烂需要一定的氮素养分,小麦苗期也需要一定的氮素营养,为了减少秸秆腐熟与麦苗生长挣氮要适当施用一定数量的尿素。小麦一般每亩底施尿素10千克、磷酸二铵20~25千克(底肥施用磷酸二铵可以同时提供一定的纯氮养分)、氯化钾或硫酸钾20~30千克(盐碱地改用45%的硫酸钾),合计总有效养分含量30千克左右。

施用方法化肥与禽畜粪等优质有机肥结合施用,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而且可以提高保肥保水能力和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但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比例较小,只占到2%左右;底肥数量多时,应全层施用,粗肥可在耕地前深施,精肥适当浅施作表层肥;底肥数量少时,应集中施用,采用条施或穴施的办法。磷肥与有机肥混合施用,对于磷肥可以减少土壤对磷的吸附、固定,对于迟效或难溶性磷肥,有利于磷的释放和被作物吸收。

存在的问题一是长期以来,农民嫌农家肥堆头大、运输难、施用不便、劲头小、肥效慢,普遍存在着重化肥、轻农家有机肥的倾向;二是有的农户长期习惯在小麦播种时,在施用磷钾肥的同时,每亩施用碳铵80~100千克或尿素40~50千克,这种施用方法会造成一些不良后果。

1.降低了化肥的利用率,碳铵、尿素施用过多,土壤难以吸附保存,作物也难以一时吸收完毕,遇雨会溶化下渗,导致肥料流失浪费。

2.会降低小麦的抗寒能力,氮肥施的过多,会加速小麦叶片的抽生和快长,导致小麦体内的碳氮比例失调,使作物体内含碳化合物减少,麦苗疯长,抗寒性差,易遭冻害死苗。

3.会降低小麦的抗旱、抗倒伏能力,氮肥过多施在土壤耕作层里,小麦根系就会就近吸收,导致根系不再向下生长和深扎,这样根系短浅就降低了小麦的抗旱和抗倒能力。

4.影响发芽和出苗,氮肥过多,容易撤施不匀,易出现肥害,轻则影响发芽和出苗,重则引导烧种、烧根而缺苗断垄,导致小麦基本苗不足。

5.可能形成土壤板结。

免费加群

您留言,我回电,快速找产品!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

客服中心

客服中心

【长按指纹】识别图中二维码
  或搜索公众号huobao3456tv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