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疮痂病发生的真实原因:
症状
主要发生在叶和茎上,有时也危害果实。叶片被害,初期呈水渍状黄绿色小斑点,扩大后呈不规则形,边缘暗绿色稍隆起,中间淡褐色、稍凹陷,表皮呈粗糙的疮痂状病斑。受害重的叶片,边缘、叶尖变黄,干枯脱落。如果病斑沿叶脉发生,常使叶片变成畸形。茎上被害,初期呈水渍状不规则的条形斑,随后木栓化隆起,纵裂呈疮痂状。果实被害,开始有褐色隆起的小黑点,随后扩大为稍隆起的圆形或长圆形的黑色疮痂病斑。潮湿时,疮痂中间有菌液溢出。
发病规律
病菌在种子上和随病株残体在田间越冬,借风、雨和昆虫传播。多发生在高温多雨季节。病菌生长适宜温度为27℃。湿度大发病重,重茬地、排水不良发病也重。
防治方法
A.轮作。避免与番茄、茄子等作物连作。B.种子消毒。从无病田块或无病植株上留种,并用55℃温水浸种后,进行催芽播种。C.加强田间管理。深翻土地,雨季及时排水。及时把病叶、病果、病株到田外,并深埋或烧毁。
1种子带菌
病原细菌主要在种子表面越冬,为翌年病害的初次侵染源,也可以随带病种子作远距离传带到无病地区,从2003年基地大棚辣椒发病的调查情况看,供试的十几个辣椒品种均从外地引入,播前种子也未经消毒,导致辣椒出苗后就开始受害。因此种子带菌应是造成此病发生的首要原因。
2高温、高湿
病菌及病株部溢出的菌脓可以从寄主叶片上的气孔或伤口侵入,并通过雨水飞溅在田间进行辗转传播,高温天气有利病害发生,这是该病发生的重要因素。2003年夏天由于持续高温,棚内日平均温度一般超过30℃,为抗旱,在大棚内数次喷雨灌溉,虽缓解了旱情,但也加剧了病害的传播。高温、高湿的生长条件,客观上促进了病害的进一步重复传播和迅速扩展,为该病的流行创造了条件。
3栽培管理不善
种植过密,生长过旺。调查发现,发病大棚内的辣椒和甜椒品种,种植稍密,由于未能及时整枝,大多生长过旺,枝繁叶茂,加之农事操作活动的影响,造成株间叶片的频繁接触摩擦而造成伤口,增加了病害的侵染机会,这也是导致后期病害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辣椒疮痂病又名细菌性斑点病,主要危害叶片、茎蔓、果实;叶片染病后初期出现许多圆形或不规则状的黑绿色至黄褐色斑点,有时出现轮纹,叶背面稍隆起,水泡状,正面稍有内凹;茎蔓染病后病斑呈不规则条斑或斑块;果实染病后出现圆形或长圆形墨绿色病斑,直径0.5厘米左右,边缘略隆起,表面粗糙,引起烂果。
病原细菌主要在种子表面越冬,也可随病残体在田间越冬。旺长期易发生,病菌从叶片上的气孔侵入,潜育期3~5天;在潮湿情况下,病斑上产生的灰白色菌脓借雨水飞溅及昆虫作近距离传播。发病适温27~30℃,高温高湿条件时病害发生严重,多发生于7~8月份,尤其在暴风雨过后,容易形成发病高峰。高湿持续时间长,叶面结露对该病发生和流行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