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栽鸡腿菇常见问题处理方法你知道多少?

2012-06-08 10:18 3456.TV商机咨询

 培栽鸡腿菇常见问题处理方法如下:

  头茬菇太密,转潮困难。表现为头潮菇多、个体小,甚至成丛的菇蕾将覆土掀起,造成大批小菇因脱离料面死亡,难出二潮菇。这是由菌棒过密或过长,料层过厚引起的。防治对策:脱袋栽培时菌棒之间留3-5厘米的间隙,并用土将缝隙填实,或者将菌棒切成两段或横放出菇。

  不在床面出菇。床面出菇少而四周土埂出菇多。其诱因是覆土厚度不适宜,床土干而散,四周土层较潮湿。防治对策:覆土厚度不超过3厘米,含水量控制在20-30%。

  菌丝“冒土” 菌丝徒长,冒出床面,甚至形成菌被。防治对策:在菌丝快长至床面时加强通风,使床土表面干燥,促进菌丝向生殖生长转化。如果是轻微冒菌丝,在加强通风的同时对床面撒草木灰即可;如菌丝形成菌被,需用刀划掉,挑掉菌块,然后喷大水,增强通风,床面补换细土。

  大量发生“红头”菇 菌盖鳞片呈铁锈色,但不深入菌肉,不影响生长发育。其诱因是床料湿度和空气湿度过大,光线不适宜。防治对策:子实体出土后喷水必须结合通风,不喷关门水,以保持菇体表面无水和有适宜的光照强度。

  发生“鸡爪”菇 菇体从基部长出3-5个褐色分枝,形似鸡爪。主要由高温高湿,菌丝受土层杂菌侵染引起。防治对策:保持适宜的床料湿度和空气湿度,搞好环境卫生,覆土需后再使用。   

1、头潮菇太密,转潮困难。

头潮菇多,个体小,甚至成丛的菇蕾将覆土掀起,造成大批小菇因脱离料面而死,难出二潮菇。这是因为菌棒过密或菌棒太长,料层过厚所致。

解决方法:将菌棒间距拉大2~3㎝,菌棒间隙用土填实,菌棒太长的要把菌棒切成两段立放出菇或菌棒卧放出菇。

2、出菇不在床面上。

主要是覆土厚度不当,床土干而散,四周土层较潮湿,所以床面出菇极少而四周土埂出菇较多。

解决方法:覆土不要超过3㎝,覆土含水量应控制在20﹪~30﹪即可。

3、菌丝冒出床面,甚至形成菌被。

这是菌丝徒长造成的。

解决方法:当菌丝快长出床面时,加强通风,使床土表面干燥,促进菌丝向生殖生长转换。轻微冒菌丝时,加强通风,床面撒草木灰即可。若菌丝形成菌被,可用刀划掉,挑掉菌块,打重水,增透风,床面被换细土。

4、红头菇大量发生。

红头菇菌盖鳞片呈铁锈色,但不深入菌肉,不影响生长发育。这是由于床料和空气湿度大,光线不适宜造成的。

解决方法:在子实体出土后喷水必须结合通风,不喷关门水,一定保持菇体表面无水,并保持适宜的光照强度。

5、出现鸡爪菇。

菇体从基部长3-4个分枝,似鸡爪,褐色,这是高温、高湿菌丝受土层杂菌侵染引起的变态或病态反应。

解决方法:保持适宜的床料和空气湿度,创造适宜的生长条件,使菌丝生长取得优势,栽培时温度16-24℃时,子实体发育数量多,产量,温度14-18℃,子实体生长慢,但菌盖大肉后,菌柄粗而短,品质优良。培养料适宜含水量在65﹪,子实体阶段空气相对湿度85﹪-90﹪为宜。覆土一定后再使用。

6、菇体呈瘤状。

菇体呈瘤状,它的形成也是受环境及土壤内霉菌侵染而形成的瘤状菇体。

解决方法:搞好环境卫生并进行消毒,对土壤也要进行消毒。

免费加群

您留言,我回电,快速找产品!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

客服中心

客服中心

【长按指纹】识别图中二维码
  或搜索公众号huobao3456tv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