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溃疡病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
其寄主种类很多,除危害番茄外,还侵染辣椒、龙葵和其它的茄科植物47种。番茄溃疡病菌是一种细菌性维管束病害,病源自伤口侵入,叶片的毛状体也是侵染的通道,借修剪或土壤中损伤的根蔓延。种子内外层都可带菌,形成远距离传播,一般种传率可达1-5%,从病果上采收的种子,大田检验,种传率可达53.4%。据试验,土壤中或病残组织的病菌,至少存活2—3年。病株从幼苗到座果盛期都可以发生萎蔫和死亡。大田定植后造成缺株断垄,危害十分严重。
番茄搭架时易观察到病害早期症状:
下部叶片凋萎下垂,叶片卷缩,似干旱缺水状,细菌尚未达到的顶稍,其枝叶生长仍正常。有些情况下,植株一侧或部分小叶出现萎蔫,而其余部分生长正常。病害发展到后期,茎杆上出现狭长的条班,上下扩展,长度可达一节或几节间,髓部变褐,后腐烂中空,折倒。病原菌通过维管束侵染果实,也可侵染胎座和果肉。幼嫩果实发病绉缩、滞育、畸形。这种果实内的种子很小,黑色、不成熟。正常大小的果实,感病后外观正常,偶而有少数种子变黑或有黑色小点,其发芽率仍然很高。在暴风雨多的地区或喷灌条件下,果实上往往出现白色圆形小点,扩展后转为褐色,中心粗糙,略为突起,直径约1.8-3.0毫米,班点边缘围绕着白色晕圈,许多小班点可联合成不规则的班块,但仍留有白色的晕圈,似“鸟眼状”。调查中还可发现茎杆溃疡和果实上的班点,往往不在同一植株上,轻者死株20%左右,高者高达70%以上。
根据番茄溃疡病菌种子内外层都可带菌,调运种子,秧苗形成远距离传播或病残组织的病原菌在土壤中可存活2-3年的特点,检疫及防治此病主要有以下几点:
1.严格检疫手续,凡经营种子的部门、个人或科研、教学等单位,严禁从疫区调种。凡调引种子的单位和个人,事先一定到当地县级以上植物检疫部门办理检疫要求书,通知供种一方省、市、县级植物检疫部门,以便实行联防,杜绝此病蔓延。
2.建立无病繁种基地,实行产地检疫复查。凡繁殖种子的单位或个人,繁种基地的建立,必须经当地县级以上植物检疫不妙进行产地检疫复查,坚决禁止从病区、病田、病株、病果上采种。
3.种子、秧苗出售调运时必须进行现场检疫,一旦发现种子、秧苗带有此病,要立即销毁,不留隐患。
4.轮作倒茬。与非茄科的蔬菜进行3年以上的轮作倒茬。
5.种子处理。
(1)用45℃或55℃温水分别侵种60分钟、30分钟,冷水降温催芽;
(2)用5%的盐酸侵种5—10小时,水洗后催芽;
(3)用0.4%DT杀菌剂拌种(按种子重量计算)。
6.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拔除病株和土壤消毒处理。苗床可用40%福尔马林800倍液。每平方米用稀释液2—4公斤喷雾消毒后,凉晒14天即可播种;对田间发病初期的病株及时拔除销毁,同时进行土壤消毒处理,方法可用杀菌剂500倍液或农用链霉素、新植霉素200ppm株穴消毒;整枝打叉时可用0.1%的硫酸铜消毒工具(剪),防止人为传播此病。
番茄溃疡病,又称鸟眼病,属于细菌性病害。病菌在种子上或病残体上越冬,通过表皮伤口侵入植体,借助引种、育苗及雨水传播。溃疡病可危害叶片、茎和果实。病叶似缺水状卷缩,有的植株一侧叶片凋萎。病茎的髓部变褐腐烂,或在茎部开裂生长不定根潮湿时有白色脓状物流出。病果胡稍突起园斑,其边缘为白色,中央部分为褐色(似鸟的眼睛,故又称鸟眼病),后期果肉腐烂,并使种子带菌,有的幼果皱缩停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