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病害的发生有何规律?

2012-11-23 09:34 3456.TV商机咨询

 番茄每年都会有大量的病害,关于番茄病害的发生,菜农朋友也总结出了一些规律。

 病菌主要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土中或病残体中越冬。病菌在土壤中腐生性较强,可存活2--3年。条件适宜时,菌核萌发,产生菌丝侵染幼苗。病菌在田间由雨水、灌溉水、带菌农具、堆肥传播,形成反复侵染。病苗适宜生长温度为24℃,在低于12℃或高于30℃时,生长受到抑制。

 春秋育苗期苗床或定植后棚室环境与病害关系密切,苗床或棚室温度高,土壤水分多,施用未腐熟肥料,以及通风不良、光线不足,此病易发生,并造成流行。

 番茄立枯病发病较早,番茄茎基腐病发病稍迟。两病在秋棚内10月上旬始发病,10月中下旬--11月上旬是发病高峰。11月中下旬,主要以茎基腐病为主,病害发展缓性。

 

此病由真菌鞭毛菌亚门瓜果腐霉菌Pythium aphanidermatum (Eds.) Fitzp.侵染所致。病菌以卵孢子随病残体留在地上越冬,条件适宜时卵孢子萌发,产生芽管,直接侵入幼芽,或芽管顶端膨大后形成孢子囊,以游动孢子借风雨或灌溉水传播幼苗,引起初侵染。湿度大时,病部产生的孢子囊和游动孢子进行再侵染。

病菌喜高温、高湿环境,但对温度要求不严。浙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发病盛期为2~4月。感病生育期在幼苗期。

苗床连作、棚内温度过低、湿度过高、播种过密、光照差、通风不良、管理粗放等的田块发病重。年度间早春低温阴雨天气多的年份发病严重。

一、番茄花皮

这是一种生理性病害,也叫筋腐病或条腐病或带腐病,主要危害果实,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常见的有两种类型。

一是褐变型。幼果期开始发生,主要为害1~2穗果,在果实膨大期果面上出现局部褐变,果面不平,个别果实呈茶褐色变硬或出现坏死斑,剖开病果,可发现果皮里的维管束呈茶褐色条状坏死、果心变硬或果肉变褐,失去商品价值。

二是白变型。主要发生在绿熟果转红的时期,其病症是果实着色不均匀,轻的果形变化不大,重的靠近果柄的部位出现绿色突起状,变红的部位稍凹陷,明面红绿不均。

西红柿筋腐病一般在茎叶上看不出来,但剖开距根部70厘米处的茎部,可见茎的输导组织呈褐色病变,已遭破坏,导致果实出现上述病状,这是与病毒病不同的地方。

病因:由于是一种生理性病害,受害程度取决于品种(大果红番茄万达就不易感染)、日照时数、光照强弱以及土壤中氮、磷、钾的比例。

防治方法:主要是在管理上下工夫,适当增加光照科学确定播种、定植期,采用配方施肥。已出现上述病状的可以喷多元素肥。

二、番茄果实空洞

番茄空洞果是指果皮与果肉胶状物之间有空洞的果实。尽管空洞果对番茄的产量影响不是很大,但会严重影响其商品性,降低经济效益,在生产中不能不引起重视。

番茄空洞果是一种生理性病害,心室数目少的品种易发生。形成番茄空洞果的原因较多,如喷施激素时间不当、光照不足、结果盛期浇水不足、留果太多、营养物质供应不上等。各番茄品种的长势不一,应根据各品种的特性及时掐尖儿,使植株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平衡发展。

三、番茄细菌斑点病

番茄细菌性斑点病又叫细菌性叶斑病、细菌性叶斑疹病。一般减产10~30%,严重时可达50%以上。

为害特点番茄细菌性斑点病主要为害叶、茎、花、叶柄和果实。

叶片感病,产生深褐色至黑色不规则斑点,直径2~4毫米,斑点周围有或无黄色晕圈。

叶柄和茎干症状相似,产生黑色斑点,但病斑周围无黄色晕圈。病斑易连成斑块,严重时可使一段茎杆变黑。

花蕾受害,在萼片上形成许多黑点,连片时,使萼片干枯,不能正常开花。

幼嫩果实初期的小斑点稍隆起,果实近成熟时病斑周围往往仍保持较长时间的绿色。病斑附近果肉略凹陷,病斑周围黑色,中间色浅并有轻微凹陷。

发生规律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的病原菌为丁香假单胞菌番茄致病变种。病菌可在番茄植株、种子、病残体、土壤和杂草上越冬,在干燥的种子上可存活20年,可随种子远距离传播。播种带菌种子,幼苗即可发病,幼苗发病后传入大田,并通过雨水、昆虫、农事操作传播,以致造成流行;在田间只要初有10%的植株发病,就可传染到整个地块。在温度25℃以下、相对湿度80%以上的条件下有利于病害发生。

免费加群

您留言,我回电,快速找产品!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

客服中心

客服中心

【长按指纹】识别图中二维码
  或搜索公众号huobao3456tv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