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北方,许多杨树都是人工种植的,杨树烂皮病的发生也是很常见的。
杨树烂皮病,病菌在病皮中连年存活生长。5~6月是病害盛发期,7~8月下旬盛夏期发病缓慢。8初下旬~9月中旬为第2次发病高峰,但轻于春季,9月下旬停止发展。4月下旬~9月初形成分生孢子,5中旬~6月下旬产生量多。分生孢子角在雨后或潮湿天气下更多,借雨水溶开孢子角后,孢子可借风、雨、昆虫、鸟类传播,从死皮侵入定居潜育。病菌生长温度为4~35℃,以25℃为适。子囊孢子在6月下旬~9月初形成,7月中旬达到盛期。7月中旬至8月中旬进入放散孢子盛期,靠风力传播。
杨树在春季及秋季的烂皮现象,在我国的极为严重,了解发病时间,采用物理及农药化学方式综合防治效果才是方法。
病原菌以子囊壳、分生孢子器或菌丝在病皮内越冬,翌年春季子囊孢子和分生孢子成熟,借风、雨、昆虫、鸟类传播,通过各种伤口,尤其是通过日灼伤伤口侵入寄主,也可自无伤的死皮侵入。分生孢子可进行再侵染。华北地区3月中、下旬开始发病,东北地区稍晚,5-6月是病害盛发期,7月病势缓和,9月停止发展。该病与冻害、日灼伤、虫害、盐害、旱害有正相关性。栽植用苗木过大、移植时根系受伤、移植次数过多、假植太久的大苗或幼树,在移植后不易恢复生机,因而易病。在城乡绿化树木上,因整枝技术不佳、修剪过强、机械伤害多时,均有利于发病。受光量过大易生日灼伤时,也易发病。
1、加强杨树的栽培管理。造林时须选择适宜土壤条件,良种壮苗,无病虫害。受冻后的树,一般表现为生长不良,要加强水肥管理。林木开始生长后,适当施用N、P、K等化肥,以补充营养,促进林木恢复生长。同时防止蛀干害虫。
2、及时清理受灾林木。对完全冻死的杨树,及时进行清理,减少侵染来源。对已受冻的林木,早春气温稳定回升后开始修剪,对明显受冻枯死的部分可及时剪除,对于受冻较重林木,变焦枯的发芽枝及时剪去,防止蔓延危害整个枝条。
3、防治。
①刮治3-4月对已发病的植株进行刮治。用小刀将病斑刺破,一直刺到病斑与健康交界处,再涂药剂。使用10%碱水;10%蒽油乳剂;25倍多菌灵、托布津、100倍福美砷、100倍代森锌、1%波尔多液涂于伤处。涂药5天后,在病斑周围再涂以50-100ppm生长刺激素“萘乙酸”或“九二〇”等,可促使周围愈合组织的生长,病斑不易复发。
东北地区在4月中旬至5月上旬,用小刀刮除病斑老皮,刷上退菌特和土面增温剂(退菌特1份:50份增温合剂:200份水),愈合率高。
②涂刷用50倍内疗素,腐植酸等涂病斑能防病并能促进愈合,或用沥青50:柴油10:水40加适量托布津多菌灵涂刷病斑,效果也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