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姬松茸时有啥技巧?

2013-07-26 10:20 3456.TV商机咨询

大家都知道,姬松茸,营养丰富,而且味道非常的香,吃了对身体也是非常的好,种植姬松茸的面积也随之扩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营养的重视度也越来越高。

姬松茸的栽培技巧

栽培姬松茸,要掌握技巧才行,相信科学的力量,才能栽培出来高产姬松茸,种植的步骤如下:

原料准备

栽培100平方米需稻麦草1500~2000公斤、畜禽粪(干)1000~1500公斤、菜籽饼75~100公斤、石膏粉35~40公斤、石灰30~35公斤。

堆制发酵

1.预湿

在播种前15~20天,将草料浸泡吸足水分,预堆10~20小时,干畜禽粪也需同时淋水调湿预堆。

2.建堆

先在地面上按2米宽铺一层20~30厘米厚的湿草料,接着再铺一层湿畜禽粪,如此一层草料、一层畜禽粪直至铺完为止。堆高1.5米,堆顶呈龟背形,料堆四周与顶部须盖好草帘,下雨时或低温天气加盖薄膜,避免雨淋,同时又有利于保温、保湿,促进发酵。  3.翻堆 共翻堆3~4次。翻堆时要求把底部的料翻到上部,边缘的料翻到中间,中间的料翻到边缘,同时充分拌松、拌和,适量淋水,使其干湿均匀。发酵好的培养料色泽为茶褐色,手抓有弹性,用力一拉即断,并有一种特殊的香味。

选地做床

选择地势平坦、排水方便及近水源处整成宽1~1.2米、长度不限的菇床。床边筑10~15厘米宽的土埂,中间留20厘米宽的小土埂,畦与畦间留40~50厘米宽的走道,四周挖排水沟。并按常规搭设2米高的简易遮阳棚,床四周悬挂草帘,防止烈日照射。

进料播种

姬松茸在我地一年可播2次。春季,3月底至4月初播种,5~6月采收;秋季,8月上中旬播种,9~11月采收。播种前,料堆四周喷洒敌敌畏等药液,杀灭害虫,菇床内撒少许石灰粉消毒。料要趁热运至菇床内,去除杂质后堆20厘米厚,等料温降到28℃以下时再进行播种。播种时,先把菌种掰成小块,然后均匀地撒在培养料的表面,轻轻拍平后覆盖地膜。每平方米需菌种4~6袋。播后搭小拱棚覆盖塑料薄膜保温保湿。播种后2~4天,当料面呈现白色绒毛状的菌丝时,需适时揭膜通风,促使菌丝向原料下层蔓延。发现有毛霉、绿霉等杂菌侵染,应立即挖掉被污染部位销毁,以防传染扩散。随着菌丝生长量逐渐增大,每天要揭膜通风2~3次,保持空气新鲜,促菌丝蔓延生长。

适度覆土

正常情况下播后10~15天,目测料面菌丝洁白浓密,并已向原料下层延伸1/3或2/3时,便可进行料面覆土。在揭去料面地膜后,先用粗土后用细土(均需经严格消毒)进行覆盖,覆土厚3~3.5厘米,其中粗土厚2~2.5厘米,细土厚1厘米。覆土后喷水,表土湿度以手捏成形而不散开、不粘手为宜。

出菇管理

覆土后10~15天,拨开泥土见大量洁白的索状菌丝时,便可定量喷水催菇,保持料面泥土含水量22%.当泥土缝中已形成米粒大小的白色菇蕾时,可适当通风。菇蕾长至大豆粒大时,每天喷水2~3次,掌握晴天多喷、阴天少喷、雨天停喷的原则;切忌向幼菇淋大水,以免枯萎死亡。此期床内温度保持22~24℃,空气相对湿度在85%~90%之间,尽量避免昼夜温差太大。高温期间严禁中午前后淋大水。当子实体长到2~3厘米大小时,停止喷水,定期通风,以利菇体健壮生长。

适时采收

姬松茸从播种至采菇需35~45天,显蕾后持续出菇2~3个月。姬松茸子实体生长迅速,容易开伞与变色,因此要适时采收。高峰期每天采收2~3次。采收标准:菇体菌盖呈半球形或扁圆形,菌膜未破。采收时,用手紧捏菌柄的中部轻轻拔起(莫伤周围幼菇),随即用小刀刮柄基部腐草、泥沙等杂质,装入塑料袋鲜销。

常用并且有效的姬松茸保鲜方法是在冷库里低温保藏。其做法是:将姬松茸装入竹框或者开有通气孔的箱子里。放入冻库后错位重叠堆码,以通风透气。将冻库内温度控制在1℃~4℃之间,即可保鲜10~15天,但多不得超过1个月。

1、建堆

把稻草等秸秆类或棉籽壳浸透水,预湿后,与米糠、木屑、畜禽粪等原辅材料充分搅拌建堆。料堆上宽80—90厘米。

2、翻堆

预堆时间大约7天左右,料温上升至70—75℃左右就应该进行次翻堆。翻堆时在培养料中加入硫酸铵或尿素,在微生物的帮助下,通过发酵变成姬松茸可利用的氮源。在预堆期间,料堆中层发酵较好,料温较高,但四周的培养料没有充分发酵。翻堆时要充分翻拌,把中层培养料翻放在外周,把外周培养料堆到料堆中央。

5天后进行第二次翻堆,再按4天、4天、3天的间隔时间进行翻堆(共翻堆5次,发酵时间23—25天)。为了使料堆内外发酵均匀,翻堆时应把中间的培养料翻堆在外,把外层的培养料堆到中间。发酵后培养料变成棕褐色,手拉纤维容易拉断,发酵就完成了。堆制发酵后培养料的含水量大约为60~75%。pH值偏高或偏低时,可用过磷酸钙或消石灰进行调节。为了制作均匀、完全成熟、高质量的培养料,翻堆是很重要的工序,不能粗心。

3、进料铺床

姬松茸室内、室外均可种植。室内种植时可搭架床4—6层,也可以利用空阔的蘑菇房、架床,将完全成熟的培养料均匀地、不松不紧地铺菇床,厚度20厘米为宜。培养料上床后,进行“二次发酵”,即将菇房的出入口、通风口关闭,把菇房的温度升高到55—60℃,保持2天左右,待料温降到25℃时再播种。野外种植在荫棚下进行,畦宽1.3米,长任意。荫棚高度2—2.3米,棚顶和四周用草帘、遮阳网遮荫,(要求四阳四阴),畦床整成龟背形,中间比四周略高,并开好排水沟。如果在山地种植,还要开防洪沟。畦床表面用化学农药喷洒,杀灭害虫。再将完全成熟的培养料铺入畦床上面,厚度一般为20—25厘米(按干料计算,每平方米约需16—20千克培养料)。

4、播种和管理

把麦粒菌种轻轻掰碎,2/3勻匀撒在培养料面上,用叉适当抖动将菌种落入料内,1/3撒在床面上,铺上1厘米左右的培养料覆盖菌种。每平方米播种量为1-2瓶。

室外种植播种后要用地膜覆盖畦床,保温保湿。播种后5天内一般不必揭开地膜,也不用喷水,第6天揭膜通风。空气相对湿度以85~90%为宣,若料面干燥应喷水保湿。正常情况下,每2天通风一次。

室内种植也要注意菇房内温湿度的变化。做好保温保湿,并使新鲜空气多通入菇房之内,每天菇房内都不要使感到闷热。

5、覆土

覆土时间以见到姬松茸菌丝在培养料中成活之后。一般在播种后20天左右,菌丝长到整个培养料的2/3时开始覆土。覆盖培养料的土粒之好坏、覆土方法之好坏,对姬松茸的产量有非常大的影响。所以覆土是种植上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覆土用的土粒不能太坚硬,不含肥料、新鲜、保水、通气性能较好大土粒,国内一般都选用田底土,含水量为70~75%。

覆土可采用平铺方式,也可采用“齿轮”方式。即先在料面上覆上一层厚1厘米左右的土粒,每间隔10~15厘米做一条宽10厘米、高5厘米的土坎,厚度约3—4厘米。野外种植要在畦床两边用竹木条杆插成弯弓形,然后罩上塑料膜,使其在小气候中生长。罩膜内温度以不超过30℃为宜,过高则应揭膜降温,相对湿度不低于85%。

6、出菇管理

出菇期间的管理合适与否,都会造成大幅度的增产或减产。因此,必须细心管理。姬松茸菌丝在培养料蔓延之后,才开始出菇。一般播种后40天左右,菌丝发育粗壮,少量爬上上层。此时畦床上面应喷水,罩膜内相对湿度要求在90~95%,并保持盖膜2天后,土面上就会出现白色米粒状菇蕾,继而长成黄豆状,3天后菇蕾长到直径2—3厘米时,应停止喷水,避免造成菇(蕾)体畸形,这是水分管理的关键。出菇时,要消耗大量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所以在出菇期间必须十分注意通风换气,每天揭膜通风1~2次,通风时间不少于30分钟,通风后继续罩膜保湿,促进菇蕾的正常生长。阴雨天气可把罩膜四周掀开进行通风换气,防止菇蕾烂掉。

出菇期温度以20—25℃。若早春播种的,出菇时气温偏低,可罩紧薄膜保温保湿,并缩短通风时间和次数。夏初气温超过28℃时,可以在荫棚上加厚遮阳物,整天打开罩膜通风透气,创造较阴凉气候。室内种植时,也要注意门窗遮阳,并早晚通风,出菇周期大体上10天,出菇结束后可修改畦的形状,再喷水补充畦床的水分,为下次出菇做好准备。出菇可持续3—4个月,可逐批逐次出菇采收(一般4—5批)。喷水宜用井水或泉水。

1、合理安排生产季节:

合理安排生产季节是姬松茸栽培成功的关键。利用姬松茸发菌温度范围广的特性,适当提早安排生产,一般应根据各地的气象资料,在平均气温20~25℃出现的个旬,提前3个月接种或播种,让生理充分成熟的菌丝体等待出菇适期,而不能相反。

生料栽培一般不安排秋季出菇。熟料栽培,应考虑“隔季栽培”,即春季接种秋季出菇,或秋季接种次年春季出菇。

2、做好培养料的堆制发酵工作:

无论采取何种栽培方式,都应对培养料进行发酵处理,其中生料栽培应完全按照发酵工艺处理,不使用发酵不或发酵失败的培养料。熟料栽培可以进行“半发酵”,发酵时间不少于5天(全新料不少于8天),中途翻堆不少于1次(全新料不少于2次)。发酵后的培养料不应有酸臭味。

3、根据季节的推移和气候变化采取相应的技术管理措施。管理中需重视的环节有:①原基出现时喷重水和加强通风。②越冬越夏时,适当控制料层水分。③重视发菌期的病虫防治工作。

免费加群

您留言,我回电,快速找产品!

温馨提醒:找产品,多留言,多咨询降低投资风险!为保障您的利益,建议先考察,再合作!

客服中心

客服中心

【长按指纹】识别图中二维码
  或搜索公众号huobao3456tv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