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合理科学灌水是水稻高产稳产的一项重要技术措施,而且可以促进水稻高产。主要技术要领如下:
浅水移栽返青,栽秧时水要浅,不浮秧,立苗快;
湿润促分蘖,适当保持田面湿润,利于分蘖早发;
够苗期晒田,当田间苗数达到预期苗数时,要适度排水搁田,控制后期无效分蘖;
寸水孕穗抽穗,水稻孕穗抽穗期稻田应保持1寸左右水层,确保穗大粒多;
灌浆成熟期田间进行干湿交替间歇灌溉,减少空壳秕粒,增加千粒重。到黄熟阶段后,稻田应排水落干,有利籽粒充实饱满,便于田间收获。
水稻高产,科学灌水很重要。水稻灌水必须根据其需水规律,即在水稻生长发育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水分管理方式。
水稻控制灌溉技术是指在秧苗本田移栽后的各个生育阶段,田面不再长时间保留水层,而是通过观测稻田土壤含水量多少判断灌溉与否的一种水稻节水灌溉技术。
根据水稻不同生育时期需水规律,采用“浅、湿、干”间歇灌溉技术进行合理控制灌溉,突出晒田增氧促进根系发育,提高水稻抗倒性。
改变农民传统的“浅、深、浅”灌水方法,采取“浅、湿、干”循环交替法。“浅”为3cm水层,“湿”为零厘米水层,“干”一般为七成以上的土壤达到饱和含水量。既节水,又增产、还抗倒伏。
浅水促分蘖:在插秧时稻田内保持花达水;插秧后水层要保持稻苗高的三分之二,扶苗返青;返青后,水层保持3cm,增温促分蘖,壮杆抗倒伏。晒田壮秆防倒:当田间茎数达到计划栽培茎数的80%时,要对长势过旺、较早出现郁闭、叶黑、叶下披、不出现拔节黄的地块,撤水晒田7天左右。晒田程度为田面发白、有裂缝,池面见白根、叶色变浅挺直,控上促下,促进茎秆健壮,预防水稻倒伏。
浅水灌:在水稻10叶期后,采用干湿间歇灌溉法,即每次灌水3cm水层,自然落干后再灌水,能增加土壤的供氧量,促进根系下扎,养根保叶,茎杆坚韧,防御水稻倒伏。黄熟期停止灌水。采用“浅、湿、干”间歇灌溉技术,就能防御水稻倒伏。
稻田有害生物主要包括水稻害虫、病原菌(体)引起的病害、杂草、鼠害、鸟类等。
害虫可分为:食叶性害虫,如稻纵卷叶螟、稻苞虫、稻螟蛉、黏虫、稻蝗;钻蛀性害虫,包括螟虫(二化螟、三化螟、台湾稻螟、大螟)、稻瘿蚊、稻秆潜蝇等;刺吸性害虫,主要有稻飞虱、稻叶蝉、稻蝽类、稻蓟马等;食根性害虫,如稻象甲、稻水象甲、蝼蛄等。
病害可分为:真菌性病害,如纹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穗腐病、恶苗病、叶鞘腐败病等;细菌性病害,如白叶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细菌性基腐病、细菌性颖枯病等;病毒病害,如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黄矮病等;线虫病害,如干尖线虫病、根结线虫病等。
稻田常见的杂草有稗草、鸭舌草、千金子、莎草类、野荸荠、水花生、牛毛毡等。鼠害主要是田鼠,鸟类主要是麻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