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主要讨论因为
剂的不正确使用对农作物造成的药害及其控制技术。
一、剂使用的基本概念
1、剂的选择性
剂的选择性是指剂对防治靶标与非靶标之间的活性差异程度,这种活性差异的程度常用系数表示。
2、剂的系数
是剂对植物的程度。即作物对剂可忍耐的浓度与推荐使用浓度之比。系数大于1时才能在生产上使用,大于2.5时使用起来才比较。
3、影响系数的因子
影响系数的因子很多,主要包括药剂类别及其性质、作物种类(单子叶和双子叶作物)及品种、作物生育期(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环境(湿、温度和酸碱度等)、土质和微生态体系等因子对系数的影响。
4、药害类型
4.1、一般按药害发生时间或症状性质分类。按药害发生时间可分为:
直接药害:施药后对当季作物造成药害;
间接药害:对下茬敏感作物造成药害,如三唑类对下茬双子叶作物和敏感粳稻的生长抑制而表现的药害等。
4.2、按药害发生的症状可分为:
可见药害:可观察的形态上的药害。这是人们容易发现的问题。
隐性药害:无可见症状但影响产量和品质。这种药害往往被人们忽视。如三唑类阻止叶面积增加减少总光合产物;叶菜、果实变小,产量下降;可能使水稻穗小千粒重下降;改变不饱和脂肪酸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蛋白质减少等。嘧菌酯可增加赤霉病菌毒素的产生;重金属剂也常影响作物光合作用和生殖生长,使结实率下降。
5、药害症状
发育周期改变:出苗、分蘖、开花、结果、成熟期推迟,生长缓慢;
缺苗:包衣、拌种、浸种降低发芽率,或发芽后不能出土苦死;
变色:失绿、花叶、黄花、叶缘叶尖变色、或根、果变色;
形态异常:改变果形、植株矮缩、不抽穗、花果畸形;
坏死:枯斑、枯萎等。
二、不同类型剂的药害及其控制策略
(一)多位点剂
1、多位点剂的主要生物学特性
一般选择性较差,作用靶点在靶标和非靶标生物中没有差异或差异较小,使用时主要利用病原菌与作物对药剂的忍耐程度差异,选择适当时期合理使用剂量。这种类型的剂必须不具有内吸性,以免药害,防治植物病害只具有保护作用。如果加工中加入渗透剂或颗粒过细,通过不同途径进入植物体,即可造成药害。
多位点剂的主要种类和品种:无机剂(铜制剂、硫制剂等)、有机硫剂(福美锌、福美双、福美甲胂、丙森锌、代森锌、代森铵、代森锰锌、二硫氰基甲烷等)、取代苯类(五氯硝基苯、百菌清)、二甲酰亚胺类(腐霉利、扑海因、菌核净)、植物素剂(乙蒜素)。
2、铜素剂:包括波尔多液、氢氧化铜、氧化亚铜、琥胶肥酸铜、络氨铜等。铜等重金属离子可以破坏细胞膜的透性、钝化蛋白、干扰Mg++、K+平衡,影响叶绿素代谢和呼吸作用等,没有选择性。为了防止铜等重金属离子的药害,一般制成难溶性盐类或络合物剂,减少游离的铜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