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冬以来,暖冬气候十分明显,据气象部门分析,是历史上气温的年份之一,十分有利于农作物病虫草害的越冬存活、发生及发展,大部分地区冬后主要病虫害基数高,具有偏重发生的趋势。
一、当前夏熟作物病虫草害发生情况
据各地近来田间调查,麦田病害与草害发生偏重。其中,小麦纹枯病病田病株率大多在5-10%,与上年相近,严重地区平均病株率超过15%,轻发地区病株率平均在3-5%,里下河及沿江局部病情严重度较上年偏高,局部严重田块病株率超过50%,为历史同期少见。由于小麦生育进程提前,今年纹枯病的发病高峰、侵茎将比常年提早,预计全省将达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麦蜘蛛及麦蚜等病虫发生较轻,淮北地区一般田块百株有虫十几头,其他地区零星查见。
麦田、油菜田草害由于冬季气温偏高,发生重,全省达标面积40%,其中,麦田禾本科杂草密度为20-30株/平方尺,阔叶杂草密度为5-10株/平方尺。而油菜田一般田块杂草平均密度也在30-40株/平方尺。
二、秋熟作物病虫害冬后基数及发生趋势分析
秋熟作物内源性害虫冬后基数普遍偏高,对秋熟生产潜在威胁大。
1、水稻条纹叶枯病:据省农科院去年11月对重发地区洪泽、东台、建湖、常熟、武进等地麦苗与杂草上灰飞虱带毒率测定,平均带毒率达12.8%,显著高于上年度,也超过10%大流行的指标,加上受暖冬影响,传毒媒介灰飞虱寄主多、存活率高,发生量也较常年大,因此,今年水稻条纹叶枯病在全省发生将进一步加重,发生范围将扩大。
2、水稻螟虫:近期,姜堰、仪征、句容、金坛、常熟、东台等地调查,三种螟虫越冬死亡率低,基数高,其中三化螟冬后残留基数显著高于大发生的上年,淮南基数高的地区亩平均残留活虫在1000头以上,超过10000万头,极显著高于大发生的上年残留量,一般地区三化螟基数在500-1000头,也普遍高于大发生的上年基数;各地二化螟残留基数普遍下降,大多低于大发生的上年水平,一般地区残留活虫在500头左右,高的地区在1000头左右;大螟在沿江及沿海局部地区残留基数也呈上升趋势。如姜堰近期调查,亩平均有三化螟活虫528.5头(0-2061);金坛调查3块田,其中三化螟平均残留活虫11630头/亩,显著高于上年大发生同期残留虫量1867头/亩,死亡率为19.7%,显著低于上年的30.7%,二化螟亩平均残留活虫700头,大大低于上年的10347头,大螟平均残留活虫为450头/亩,而上年未查到;同样,常熟调查,三化螟平均残留活虫1154.5头/亩,田块达12080头,明显高于上年为70.69头,二化螟平均残留活虫为1320头/亩,而上年为1403.1头;仪征大螟亩平均残留活虫数208.5头,是历史上的年份。螟虫冬后残留基数大,为大发生提供了充足的虫源条件。
3、棉铃虫:据部分棉区近期调查,冬后残留蛹量偏高,亩残留活蛹较上年提高,自然死亡率低,如大丰平均每亩有蛹71.72头(0-1111.7头);东台平均每亩有蛹116.7头,蛹减退率较常低24.1%,存活率高于常年。随着棉田立体种植面积扩大,农田生态环境对棉铃虫发生十分有利,棉铃虫对今年棉花生产的威胁较大。
4、蝗虫,表现为残蝗面积大,残蝗密度高。据2月20日微山湖局部蝗区调查,平均卵块密度为0.15块/m2,每块卵平均卵粒56.8粒,卵粒密度为8.25粒/m2,卵密度比上年高,平均死亡率为2.05%,比常年死亡率低5-10%,发育进度也比上年早。预计今年东亚飞蝗夏蝗在微山湖蝗区达偏重发生,洪泽湖及沿海局部蝗区中等发生,夏蝗发生面积86万亩,其中达标面积为26万亩。
三、防治意见
针对当前病虫草情,3月上中旬各地须开展一次春季化除,重点针对阔叶杂草开展防治,同时针对小麦纹枯病病情进行分类指导。
对秋熟作物病虫需加强监测、调查与虫情会商,及时发布趋势预报,并做好防治物资准备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