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飞虱常造成水稻大片死秆倒伏,在我国每年发生3~8代,为害单季中、晚稻和双季早稻较重;稻飞虱是迁飞、暴发性害虫,繁殖速度快,防治的难点有三,一是准确预警预报,一旦迁入,立即防治,二是提倡统防统治,三是防治时加入熏蒸剂,在防治若虫的同时兼治成虫。
稻飞虱防治药剂种类繁多,常用药剂包括吡虫啉、噻嗪酮、烯啶虫胺、噻虫嗪及吡蚜酮。不同的农药产品它们的作用机理也不相同。
吡虫啉、烯啶虫胺、噻虫嗪与其他新烟碱类杀虫剂一样,皆为烟碱乙酰胆碱受体激动剂,主要作用于昆虫神经,对害虫的突触受体具有神经阻断作用。它们皆具有优良的内吸和渗透活性,有触杀和胃毒作用,广谱、、低毒、低残留。施药后,吡虫啉被植物快速吸收,并向顶传导,具有良好的根部内吸活性。其可用于防治叶蝉、稻飞虱、蚜虫、蓟马、粉虱,同样对土壤害虫、白蚁等有效。
噻嗪酮是昆虫几丁质合成抑制剂,对飞虱、叶蝉等幼虫有。噻嗪酮缩短成虫寿命,减少产卵量,并且产出的多是不育卵。一般在药后3~7天才能有防效,对飞虱、叶蝉、粉虱等害虫有良好的防治效果,药效期长。
烯啶虫胺用于水稻既可茎叶处理,也可土壤处理。主要用于水稻和温室作物防治蚜虫、蓟马、叶蝉、粉虱和其他刺吸式口器害虫。
噻虫嗪施式多样,除用于叶面喷雾外,还可用于种子处理和土壤处理。其可用于防治蚜虫、粉虱、蓟马、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粉蚧、蛴螬、马铃薯步甲、跳甲、步甲、潜叶虫以及鳞翅目害虫。与吡虫啉等相比,其分子结构中引入氯噻唑,具有更高的性、更广的杀虫谱,作用速度快、持效期长。噻虫嗪施式多样,除用于叶面喷雾外,还可用于种子处理和土壤处理。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稻飞虱常用的杀虫剂介绍,希望小编的文章能给大家带来帮助,使大家农田里的稻飞虱能够更好的消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