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叶霉病是大棚内发生的一种较为普遍的病害,病症不太严重,目前来说,总体处于发病的初期,虽然不太严重,但是,对于菜农来说,还是要及时防治,以免病症更加严重。
番茄叶霉病俗称“黑毛病”,在番茄的叶、茎、花、果实上,都会出现的症状,但是常见的是是发生在叶片上,发病初期,叶片正面出现边缘不清晰的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淡黄色病斑,叶片背面出现白色病斑,随后叶片背面的病斑上长出乳黄色或黑褐色的绒状霉层,但常见于叶片背面的病斑。一般条件下,发病棚室病株率可达80%;在适合条件下,植株可发病,病情严重时造成叶片干枯,大幅度减产。番茄叶霉病病菌喜温暖高湿的环境,温度20℃~25℃,相对湿度90%以上有利于该病发生及蔓延。发病高峰多出现在有凉转暖或有暖转凉的季节,且易发病的生育期为番茄坐果期。
番茄叶霉病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危害茎、花和果实,叶片发病,初期叶片正面出现黄绿色、边缘不明显的斑点,叶背面出现灰白色霉层,后霉层变为淡褐至深褐色;湿度大时,叶片表面病斑也可长出霉层。病害常由下部叶片先发病,逐渐向上蔓延,发病严重时霉层布满叶背,叶片卷曲,整株叶片呈黄褐色干枯。嫩茎和果柄上也可产生相似的病斑,花器发病易脱落。果实发病,果蒂附近或
防治措施:及时通风,适当控制浇水,浇水后及时通风降湿;采用双垄覆膜、膜下灌水的栽培方式,除可以增加土壤湿度外,还可以明显降低温室内空气湿度,从而抑制番茄叶霉病的发生与再侵染,并且地膜覆盖可有效地阻止土壤中病菌的传播。根据温室外天气情况,通过合理放风,尽可能降低温室内湿度和叶面结露时间,对病害有一定的控制效应。及时整枝打杈、植株下部的叶片尽可能的摘除,也可增加通风。实施配方施肥,避免氮肥过多,适当增加磷、钾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