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综合运用农艺控害措施。
提倡水稻健身栽培,结合搁田、肥水管理等农艺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发生的稻田生态环境。晚稻移栽缓苗后至抽穗前,可实行稻鸭共育,控草防病治虫。
二是推广应用绿色防控技术。优先选用生物防治、性诱剂诱集和灯光诱杀技术,保护利用自然天敌,尽可能降低化学
农药的使用。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可于卵孵化盛期喷施Bt制剂;稻飞虱、螟虫成虫发生期,集中连片设置频振式杀虫灯,每盏灯可控制30-50亩稻田;二化螟、稻纵卷叶螟蛾期,应用昆虫性信息素诱杀成虫,每亩1个诱芯,连片设置,降低田间虫口密度;稻瘟病可选用枯草芽孢杆菌、春雷霉素、井.蜡芽等进行预防,叶瘟于田间出现急性病斑、发病中心或病叶率达到10%时,均匀进行喷施,穗颈瘟于破口初期喷施预防;稻曲病可选用井.蜡芽进行预防,于孕穗破口前7-10天喷施,遇连阴雨天气时,破口期第二次施药;纹枯病选用井冈霉素、井.蜡芽进行预防,于病丛率20%-30%时喷施。
三是合理使用化学农药。根据监测调查结果和病虫防治指标,选择、低毒、环境友好型农药,实行达标防治。防治害虫,应放宽分蘖期,重点保护成穗期。每个农药品种每季使用不超过2次,避免产生抗药性。预防病害时,要做到水量充足、喷雾均匀;防治稻飞虱,封行后应分厢对准稻株基部喷药,施药后田间保持浅水层2-3天,以保证防治效果。中晚稻生长期间气温高、日照充足,田间作业应选择在清晨和傍晚进行,避免正午高温时喷药,并做好防护,避免农药生产性中毒事故。杜绝国家明令禁止的高剧毒农药以及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在稻田使用。
四是实施应急防治和化统防统治。根据水稻病虫发生危害特点,如“两迁”害虫严重发生区应抓住低龄若(幼)虫高峰期、稻瘟病常发区应抓住水稻破口抽穗期、稻飞虱及其传播的病毒病发生区应抓住水稻秧苗期以及成虫向稻田迁移高峰期,采取化防治和群防群治相结合措施,集中打好统防统治、联防联治战役,努力提高防治效果。五是抓好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预防和防治。随着中稻普遍进入穗期、晚稻进入拔节期,长江中下游单季稻和单双季混栽稻区中晚稻田水稻南方黑条矮缩病将陆续显症,局部已出现重发病田。各地要加强晚稻前期南方黑条矮缩病的预防和控制,田间发现感病植株,要及时拔除或踩入泥中,减少本地毒源,病丛率超过50%的重病田应及时翻耕改种。带毒白背飞虱迁入稻田初期,应本着治早、加持效的原则,选用噻嗪酮、醚菊酯、吡蚜酮等和持效药剂进行药剂防治,对已感病稻田,可采取喷施叶面肥和病毒钝化剂等措施,提高植株的抗逆性,减少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