捧心兰原生于中南美洲多雾的森林之中,属于群聚的附生植物,常附着于树上或岩石表面,大约有30~50种,那么捧心兰怎样种植和栽培呢?下面小编为大家一一介绍吧。
捧心兰繁殖方法以种子播种为主,经无菌播种后移出栽培,瓶苗驯化至幼苗假球茎肥大前,植株生长势弱,易受环境影响而死亡,故须小心照顾。无性繁殖方面,因易受菌类污染,目前尚无法以组织培养方式大量繁殖。
栽培介质
栽培介质选用较细的树皮有利于捧心兰生长和介质水分保持,一般适用于东亚兰的栽培介质,即可适用于捧心兰。不同品种有其适合的栽培介质,落叶性的品种需要较粗的栽培介质,有利于植株冬天休眠时保持干燥,通常使用0.7~1.5cm的树皮较适合。常绿性的品种因需要保持稳定的湿度,才有利根部生长,故需选择较细的栽培介质,大小约小于0.5cm之树皮,如果加入少量的水苔将更适合生长。使用水苔时须特别注意,不可使用大量肥料,否则会产生盐类累积问题。使用的树皮需浸泡在含有少量肥料的水中(特别是氮肥),使用前再晾干,也可混合一些浮石、矿渣、保力龙等与松树皮一起利用,通常在盆的底部1╱3放入较大的树皮、浮石、破碎的素烧盆碎片有利于排水,上面放入一般栽培介质。树皮的有效期长为2~3年,而后树皮逐渐被分解成较小颗粒而渐渐不适合用于栽培。
组培瓶苗
瓶苗的驯化需注意几个事项,通常春天移植存活率,而且须瓶苗假球茎形成时植株方可移出,若假球茎尚未形成,即使植株已生长至瓶口,也不可贸然移出。窄口培养瓶移苗,可用报纸包裹培养瓶外部,再用榔头敲破,宽口培养瓶则可直接移出。植株取出后洗掉附着的培养基或浸入稀释之剂中(剂可防止瓶苗移出过程时所造成之感染问题)。浸泡剂后的植株放于纸上阴干,可单株种植于盆中或选择同样大小植株,多株种于一个盆子或塑料篮中,栽培介质选择适当大小之树皮或水苔,为保持水分及根部空气流通,水苔种植的介质密度要较松,此为盆苗移出后能否存活的重要关键。
移出瓶苗需保持适当的温度和遮阴,刚开始可以用塑料瓶、塑料袋或塑料网覆盖来增加湿度,一旦植株开始成长即可移去覆盖物,以增加空气流通并施予少量肥料。实生组培苗移出时,根长且细又常常纠结在一起,初期应一丛一丛地种植在10cm的盆子中,下半部填满较大的树皮,上半部填充较细的树皮,填至距盆口约2.5cm处,植株不可种得太深,刚好覆盖至根部即可,且注意不可超过假球茎,并培养于潮湿、空气流通、低光照的环境中,直到假球茎成长至2.5~5cm高再分离植株,分别种于较小盆中。 捧心兰小苗也可种植在混有泥炭土、浮石、砂及真珠石的介质中,配合施用缓效性奥妙肥,并在介质上方铺盖一层具有保湿的覆盖物,始能保持介质在含水量,如施予重肥应每隔几个星期用大量水清洗避免盐类累积。
上盆
落叶性捧心兰在冬天环境干燥时,根暴露在树皮表面上,所以需要较粗的栽培介质和较小的栽培容器,有利于根深入盆中;常绿性捧心兰则需选择能让植株生长2~3年的适当容器和较细的栽培介质,因为此类捧心兰不适合经常换盆,且介质需选择考虑吸水性、排水性良好和不易分解的资材。
素烧盆或塑料盆都可种植捧心兰,虽然素烧盆底部有较大的排水孔,但塑料盆亦有许多额外的排水孔,能有效排水。春天新芽长至10~15cm时,新根开始成长,此时应尽早换盆,换盆时机约在早春至初夏,注意不要拖延至盛夏,换盆时须小心移动植株,去除旧栽培介质和坏死的根,再割开相连的根茎即可分别种植,并注意所有使用的器具都应。栽培介质装填松紧适中,假如植株所留根系不多,可利用支柱来固定植株。假球茎应种植在盆缘下方1~1.5cm处,再以适量之栽培介质填充至根茎表面,须特别注意温度、湿度及遮阴,直到新根开始成长。
没有生育活性的老球茎可将其丢弃,尚有活力之老球茎可将其种在较小的盆子或用水苔包裹置于密闭塑料袋中,几个星期后,许多老球茎会开始长出新根,长新根者可移植至较小的盆子种植,新移植的植株至少需长至3个假球茎才能开花,所以在分株种植时,每盆假球茎数不要低于2个。
捧心兰的繁殖方法,捧心兰的栽培种植技术,小编就给大家介绍到这了。在原生地,捧心兰常附着于树上或岩石表面,大约有30~50种,地理分布从中美洲的墨西哥延伸到南美洲的玻利维亚和巴西
捧心兰的繁殖方法和捧心兰的栽培种植技术,小编就为大家介绍到这了。捧兰花放在家里面有利于空气新鲜,有喜欢的可以尝试种植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