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别名:菊华、秋菊、九华、黄花、帝女花。菊花花大色美,馨香沁脾,有凌风傲雪的高雅品格,深受人们喜爱。近年来,随着市场对菊花的需求量日益增大,菊花种植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近几年由于白绢病的发生严重,影响其生长发育,降低鲜切花的产量和质量,经济效益下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菊花的生产。今天就来介绍一下菊花白绢病的防治方法。
菊花白绢病的危害症状
植株在生长发育的任何时期均可受害。发病初期,茎基部产生水渍状褐色不规则病斑,下部叶片及枝条变色、萎蔫,并迅速向上蔓延,叶片由正常的深绿色变为淡绿色,其后产生白色菌丝,逐渐成为菜籽状菌核。菌核初为白色,后为黄色,终成褐色,茎基部腐烂坏死。剖开茎部可见髓部半空,内壁有白色丝状物。该病害为一种毁灭性病害,受害轻的造成烂根,导致发育不良或烂茎,植株矮小,分枝较少;发病重的导致茎秆折断,整株枯死。
菊花白绢病的病原及发病规律
菊花白绢病的病原为半知菌亚门,菌丝白色绢状,呈扇状或放射状扩展,而后集结成菌素或纠结成菌核。显微镜下菌核中央呈灰白色,由无色多角形细胞组成。病菌生长温度为l5℃~35℃,适宜温度为30~C,l5℃以下菌丝生长缓慢,高于4()℃停止生长。在温度25E一35E,空气相对湿度80%~95%时利于病菌生长。
病菌以菌核在病残体或土壤中越冬。翌年温湿度条件适宜时,菌核产生菌丝进行初侵染,菌丝萌发后即可侵染寄主。病株产生的绢丝状菌丝延伸接触邻近植株传播,菌核借风雨或白粉虱、蚜虫等小昆虫活动传播蔓延。连作或土质粘重及地势低洼条件下发病严重。一般6月中下旬始见病株,7~8月份高温高湿条件下发病严重,9月上旬病情发展趋缓,9月下旬基本停止发展。
菊花白绢病的综合防治技术
农业防治
(1)种子。播前可用10%食盐水或l0%硫酸铵溶液漂洗种子,除去杂物后,用清水洗净晾干后播种。或用50℃温水浸种l0分钟,也可用相当于种子重量0.4%的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拌种,以杀死混杂在种子内的菌核。
(2)实行轮作,避免重茬。与菊科、百合科观赏植物轮作种植,可以减少田间菌源,轮作周期一般3年。
(3)深翻土壤,合理施肥。植株拉秧后及时病残体,深翻整地,施足基肥,每公顷施人腐熟鸡粪55000kg,过磷酸钙2500kg,草木灰3000kg,并加入长效性氮磷钾复合肥2000kg。做成高20~30cm,宽1m左右的高畦,按株行距25cmX25cm栽植。
(4)增加植株营养。在幼苗长到6~8片真叶时,喷施l:l:500倍的尿素、葡萄糖水液溶,每隔7~8天一次,连续2~3次,可加强叶片营养,调节体内氮糖比,提高植株抗病性。
(5)加强管理,提高植株生活力。定植后20天,进行次摘心,促使基部萌发侧枝。当侧枝长到30cm时开始搭架,以防植株倒伏。生长期保持充足的水肥供应,一般每隔l0~l2天灌水一次,结合浇水根灌稀释的腐熟粪水,每l5天喷一次1%的磷酸二氢钾。外界温度高于25℃时进行遮阳,保持气温10℃~25℃,空气相对湿度50%为宜。植株现蕾后,对多余的侧蕾应及时抹去,以免消耗养分。切花采摘后,及时清理植株上的断枝,摘除地上部分的老叶和黄叶,利于通风透光。
化学防治
(1)土壤处理。
大田栽培在整地前每亩用40%五氯硝基苯粉剂1~2kg,或五氯硝基苯粉剂与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各1kg,与15kg细土拌匀,撒于土表随整地耙入土中,7天后播种;棚室栽培用福尔马林150倍液喷施在墙体、地面等部位,密闭一昼夜,随后通风,6天后播种;地下害虫可用90%敌百虫0.5~1.Okg/卣,拌细土30kg均匀撒施地面,翻入土中,可有效减免该病害的发生。
(2)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喷施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2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等,视病情每隔7天左右喷一次,连续3~4次。保护设施内可于傍晚密闭棚室,选用45%百菌清烟剂熏蒸,用药量180~200g/亩,或用10%速克灵烟剂250g熏烟,防治效率达90%以上。
菊花白绢病的防治方法就介绍到这里了,想要解决更多的问题欢迎关注火爆农资招商网微信号:huobao3456tv),留言即回复您想了解的植保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