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顶腐病什么时候发病?玉米顶腐病发生症状啥样?玉米顶腐病如何防治?据悉,玉米顶腐病是玉米顶端腐烂病的总称。是近几年玉米常见病害,分性(镰刀菌)顶腐病和性顶腐病两种,病源菌在土壤、病残体和带菌种子中越冬,成为下一季玉米发病的初浸染菌源。
玉米顶腐病发病时期
玉米从苗期到抽雄都可发生,症状复杂多样。一般在玉米第9、10片叶子上开始表现症状,受害重的是第11---13片叶子。
玉米顶腐病发生症状
(1)生病的玉米心叶发黄,叶片边缘变薄甚至有缺损或者是变成褐色,心叶叶尖干枯甚至全叶枯死。
(2)心叶粘连、不能正常展开,甚至扭曲呈“弓”形,有时雄穗也会被包裹在里面
(3)叶鞘、茎部腐烂,腐烂处有粘液,有时候有臭味,有时候没有,甚至用手就能够拔出整个心叶,刮风时也容易倒折。
(4)、植株矮化,剖开茎基部可见纵向开裂,有褐色病变,像被虫子咬过的,但却不是虫子咬的,这是顶腐病明显的特征。
1、叶缘缺刻型
感病叶片的基部或边缘出现刀切状缺刻,叶缘和顶部褪绿呈黄亮色,严重时1个叶片的半边或者全叶脱落,只留下叶片中脉以及中脉上残留的少量叶肉组织。
2、叶片枯死型
叶片基部边缘褐色腐烂,叶片有时呈撕裂状、或断叶状,严重时顶部4~5叶的叶尖或全叶枯死。
3、扭曲卷裹型
顶部叶片卷缩成直立长鞭状,有的在形成鞭状时被其它叶片包裹不能伸展形成弓状,有的顶部几个叶片扭曲缠结不能伸展,缠结的叶片常呈撕裂状或皱缩状。
4、叶鞘、茎秆腐烂型
穗位节的叶片基部变褐色腐烂的病株,常常在叶鞘和茎秆髓部也出现腐烂,叶鞘内侧和紧靠的茎秆皮层呈铁锈色腐烂,剖开茎部,可见内部维管束和茎节出现褐色病点或短条状变色,有的出现空洞,内生白色或粉红色霉状物,刮风时容易折倒。
5、弯头型
穗位节叶基和茎部发病发黄,叶鞘茎秆组织软化,植株顶端向一侧倾斜。
6、顶叶丛生型
有的品种感病后顶端叶片丛生、直立。
7、败育型或空秆型
感病轻的植株可抽穗结实,但果穗小、结籽少;严重的雌、雄穗败育、畸形而不能抽穗,或形成空秆。
玉米顶腐病发病条件
夏季高温高湿,是该病害发生的有利环境。雨水利于病原菌的传播,特别是在喇叭口期遇到持续高温易发生病害,病原菌一般从伤口或茎节、心叶等幼嫩组织侵入,虫害尤其是蓟马、蚜虫等的危害会加重病害发生。雨后或田间灌溉后,低洼或排水不畅的地块发病较重。所以说高温高湿有利于病害流行,害虫或其它原因造成的伤口利于病菌侵入。
玉米顶腐病可分为型和性两种,喇叭口期遇到持续高温易发生该病。特别是在高温、多雨、强光照气候条件下,易伤害叶片顶端的幼嫩组织,导致很快入侵,加之每天玉米周期性的吐水和高温气候,有利大量繁殖,造成叶片顶部组织大量腐烂。一般来说,低洼地块、土壤粘重地块玉米顶腐病发病重。
1、镰刀菌顶腐病
在玉米苗期至成株期均表现症状,心叶从叶基部腐烂干枯,紧紧包裹内部心叶,使其不能展开而呈鞭状扭曲;或心叶基部纵向开裂,叶片畸形、皱缩或扭曲。植株常矮化,剖开茎基部可见纵向开裂,有褐色病变;重病株多不结实或雌穗瘦小,甚至枯萎死亡。病原菌一般从伤口或茎节、心叶等幼嫩组织侵入,虫害尤其是蓟马、蚜虫等的危害会加重病害发生。
2、性顶腐病
在玉米抽雄前均可发生。典型症状为心叶呈灰绿色失水萎蔫枯死,形成枯心苗或丛生苗;叶基部水浸状腐烂,病斑不规则,褐色或黄褐色,腐烂部有或无特殊臭味,有粘液;严重时用手能够拔出整个心叶,轻病株心叶扭曲不能展开。高温高湿有利于病害流行,害虫或其它原因造成的伤口利于病菌侵入。多出现在雨后或田间灌溉后,低洼或排水不畅的地块发病较重。
玉米顶腐病防治方法
1.在田间一旦发现病株,就要及时拔出带出田外,并及时用药剂进行防治。
2.玉米顶腐病是由和引起的,而且重叠发生,药剂防治就要选择合适的药剂和一起防治,配合杀虫剂和叶面肥,既能消灭害虫、促进植株生长,增强光合作用,又能提高植株的抗逆性。
做到早发现、早用药。在发病初期可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菌毒清水剂、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等药剂对心喷雾,扭曲心叶需用刀纵向剖开。施药重点要对准病株心叶,发病株应适当增加药液量,根据发病情况防治1~2次。对于粘连在一起的叶片,应抓紧用刀尖或锥子挑开粘连的叶片,促进顶端生长和雄穗正常发育。挑开的叶片在通风和日晒条件下,发病组织会很快干枯,可有效控制病害的发展。当发病较晚,植株已抽穗,田间喷药困难,此时不提倡再采用喷药的控制措施。
注意:玉米顶腐病正悄然袭击很多地区,做到早防早治,避免造成更严重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