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恶苗病又称为"徒长病”,在我国各水稻种植区均有发生。病害一般可致水稻减产5%~20%,发病严重时可减产50%以上。那么,水稻恶苗病是如何引起的呢?水稻恶苗病危害症状有哪些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吧!
水稻恶苗病发病原因
1、气候原因
此病与土温关系较大。育苗至出苗期间土壤温度30~35℃时,病苗出现最多,旱育秧比水育秧发病重。
2、品种特性
水稻不同品种对恶苗病抗病性有所不同,但无免疫品种。
3、栽培管理
中午插秧或插隔夜秧发病较多,增施氮肥有刺激病害发展的趋势,伤口有利于病菌侵入,脱粒时受伤的种子或移栽时受伤的秧苗都易于发病高温多湿,播种密度大,开花期降雨等因素易于发病。
4、药剂选择
通过不同地点采集病株,培养、分离、室内抑菌试验,小区与示范大量试验表明:恶苗病菌产生耐药性,用25%咪鲜胺浸种或者含有咪鲜胺成分种衣剂包衣,水稻恶苗病均都发生。
水稻恶苗病危害症状
1、徒长型
病株表现叶鞘拉长,比健株高约1/3,分蘖少甚至不分蘖。叶片狭窄,并自下而上逐渐枯黄。
2、普通型(倒生根)
叶鞘变褐,根系发黑,后期茎杆变软,整株枯死,枯死株上出现白色至粉白色霉层。有些发病快,2~3天即出现倒生根,并很快枯死。
3、早穗型
病株表现为提早抽穗,约比健株早3~5天;一周后即成白穗,未成白穗的结实也不饱满。
以上就是水稻恶苗病发病原因和危害症状的相关介绍,如果想要了解更多的农业资讯,请继续关注火爆农资招商网微信公众号(huobao3456tv)关注后你也可以留言回复想了解的农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