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施用的多并不是意味着杀虫效果就好,所以农民朋友在施用农药的时候一定不要走这种误区。
当然,这种现状与农民自身文化水平不高有关,更与农药知识宣传、普及力度不够,或者说是缺失。在过去, 农民对很多农药名称还都耳熟名详,随着一批批高毒农药退出市场,特别是2007年5类有机磷高毒农药退出市场后,很多环保型、新剂型农药出现,农民对这些新农药却知之甚少,或根本不了解。包括很多农药经销商在思想上也没有真正跟着转变,没有真正意识到禁用高毒农药的意义,甚至还以一个旁观者的心态在经营: 农民爱用啥药用啥药,农民爱怎么用就怎么用,自己只要能卖出去药能赚银子就行。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农药知识的普及就成了盲区:政府部门只是发一下红头文件,却没有人会来真正作为;和农民打交道的经销商又是这样事不关己的心态,自然对农民农药知识的宣传、普及就成了泡影。
另外,农药经销商自身素质不高、缺乏相关知识,又不懂学习,只有用一种不负责任、想当然的态度来买卖农药,觉得农民只要用药打死虫就行,所以有些经销商故意让农民加大用药量,根据农药瓶盖的大小,随意教农民一桶水兑几瓶盖药,瓶盖小的就让农民兑3盖、4 盖,甚至兑5盖6盖。总之,鼓励农民加大用药量,这样即能增加农药销量,又能加强杀虫效果,至于环保、残留、药害等等,这些经销商一概不去考虑。
还有,现在很多农民在用药时,如果按照说明书上推荐的剂量用药,往往杀虫效果不理想或根本不管用(害虫产生抗性,或厂家故意虚高标识,过分夸大药效),他们也往往很随意地在推荐剂量下成倍增加用药量。
很多经销商害怕农民搞明白,认为农民越不懂越相信他说的话,更有利于他随意推销。比如农民手中明明有一种防治蚜虫的药,经销商就是故意说该药不能用,让农民再重买一种他推荐的。就这样,一种害虫卖一种农药,让农民加大了投资,也破坏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