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下旬,衡水市吴桥县农业局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对全县全县不同类型的麦田苗情、墒情进行调查,并针对调查结果提出了今春
小麦管理建议:
一、苗情状况 从越冬调查情况看,一类苗占65%,二类苗占30%,三类苗占5%左右。一、二类苗比例是近年来的一年,分析主要有3个原因:①播种时底墒充足,加之播种后至越冬前0℃以上积温偏高且降雨较多(10月中旬~11月下旬降水33毫米,比历年同期多18.2毫米),温湿度条件对小麦生长十分有利;②整地质量和播种质量普遍提高;③播期早、播种量大(亩播量普遍比往年高出2.5~5公斤)致亩茎数提高。与往年相比,一、二类麦田单株分蘖减少,主茎叶龄、株高和百苗鲜重均增加,更有甚者,部分播量过大的早播麦田出现了冬前蹿高徒长现象,所幸的是2011年12月份气温缓慢下降且平均气温比历年同期偏低1℃,1月份偏低0.7℃,2月份平均气温也比历年偏低1.2℃,有效抑制了这些徒长麦苗的生育进程。
二、墒情状况 从测定结果看,目前墒情普遍好于往年,平均墒情在12%左右,沙质土壤麦田墒情在9.2~11.4之间,保水性好的重质壤土麦田墒情在13.2~14.5之间,墒情普遍好于往年。
三、管理建议 依据今年小麦苗情,墒情状况,结合今春气候特点,应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及时搂麦和中耕锄划。对于一类麦田和部分二类麦田,由于冬前群体较大,越冬期间地上部干叶较多,应于小麦返青后及时选用木把子搂去干叶,露出绿色部分进行光合作用,然后依据墒情状况(干土层厚度低于3~4厘米的)可人工锄划,划破表皮,切断毛管水上升,起到升温保墒作用,尽量推迟春季次浇水时间。部分晚播麦(多为棉花倒茬麦),播种晚,冬前生长量小,地面裸露面积大,加之播后未镇压或镇压质量差,表土暄松,表现表层水分蒸发较多,此类麦田于小麦返青初期选择午后先镇压堤墒,然后再进行中耕锄划,促进麦苗由弱转壮、转化升级。
(2)早防病虫草害。化学锄草要选择好关键期,时间选择在小麦返青后至拔节前进行,严禁拔节后施药,对小麦造成药害。由于去年大部分小麦播种早,秋冬气温偏高,田间墒情好,湿度大,杂草冬前出土率较高,农户又没有冬前防治的习惯,小麦返青后应进行踏查,一旦杂草密度超过5~8株/平方米立即进行化学除草,对于田间杂草以麦蒿等阔叶杂草为主的麦田可选用10%苯磺隆系列产品喷雾防治,用药量为10~20克/亩;对于田间杂草以雀麦、野燕麦等禾本科杂草为主麦田应选用骠马、世玛、阔世玛等除草剂进行防治,但要严格掌握用药量避免产生药害;麦田杂草为禾本科和阔叶杂草混发地块可用10%苯磺隆可湿性粉剂10克,与相应量的骠马或世玛混配,加水30~40公斤喷雾防治。
对于往年因小麦纹枯病、全蚀病危害,后期出现成片枯白穗的地块,应从返青期开始选用12.5%的禾果利或20%粉锈宁进行喷药预防,在发病地段沿麦垄喷淋茎基部为宜。往年红蜘蛛发生重的部分地块还应密切监测其危害,一旦虫口密度达一尺双行200头时,立即选用阿维菌素加哒螨灵选择晴朗天气的午后喷雾防治。靠近插花田、路边、沟渠的麦田还应加入氯氰菊酯和吡虫啉,防治灰飞虱预防丛矮病。
(3)注意防倒。对于群体偏大,后期有倒伏危险的麦田,应采取一系列措施防倒。
①严控肥水。对于播种早,下种量大,长势偏旺,目前墒情较好的部分麦田,春季次肥水尽量推迟到拔节后进行,仅对部分脱肥地块偏施肥。
②压麦。通过压麦可使主茎和大蘖受到暂时抑制,加速小蘖死亡。压麦要掌握在分蘖高峰过后,分蘖向两极分化,节间未拔出地面时进行,即起身末期进行,过早压麦分蘖尚未两极分化,反而促进产生一些小分蘖;起不到控旺长的目的;过晚则影响成穗。压麦一般于晴天的上午11至下午4点前这一时段进行。
③喷施化学防倒剂。于小麦起身至拔节前选用小麦金得乐30~60毫升/亩喷雾控制基部1~3个节间长度,降低株高,减少倒伏几率。
(4)科学运用肥水。根据田间墒情状况合理运用肥水,防止返青期盲目浇水追肥,造成群体偏大,引起后期倒伏。今年的大部分麦田(干土层厚度仅为3厘米左右)的次肥水均可推迟到小麦拔节期进行,结合浇水,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仅对少部分因整地、播种质量差目前失墒较重的砂质土壤于返青末期或起身初期早施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