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产优质农业生产中,人们不仅关心产量,也同样关心农产品的营养质量。在肥料三要素氮磷钾中,钾常常被称为农作物的“质量要素”。这反映出钾对农作物营养品质形成的重要影响。在生产实践中常常发现作物由于缺钾,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物质转移和许多酶系统功能都会受到不良影响,不仅作物产量降低,农产品品质也会下降。
科学研究发现,遗传因子在品质的潜力中起主要的作用。而生产管理和良好环境因素的配合,都有助于品质潜力的发挥,但因果关系比较复杂。国内外关于钾和作物品质的关系已做过许多研究和评价。这里以油料作物和高蛋白作物为例加以简述。
有些人一直误以为油料作物的产量与油分含量呈正相关,其实并非完全如此,有许多因素如育种、温度、水分、施肥都能改变种子的含油量、脂肪的组成和蛋白质含量。
大豆 增施不同
肥料对其蛋白质和油分含量的影响是不同的,大豆种子中油和蛋白质含量之间呈反相关,增施氮会使油含量降低,增施磷钾,则油含量增加。
油菜 当氮肥单一增加到较高水平时,种子的含油量略为降低,但随着钾肥施用的增加,含油量逐渐增加,同时平衡增施氮肥和钾肥显着的影响是可以增加油菜单株的种子产量。
向日葵 向日葵需要大量的钾,生产一吨种子约需200公斤钾。尤其在含钾很低的砂壤土中施钾肥可使种子产量、含油量、油总产量显着增加。在灌溉条件下的小区试验表明,当施氮量恒定在13.4公斤/亩时,将施钾量由0增加到14.8公斤/亩的情况下,种子和油的产量几乎翻了一番。随着钾肥的增加,向日葵花盘及其种籽的大小也有所增加。
油棕和椰子 这是热带和亚热带的主要产油植物,每公顷产油量很高,它们对钾的需要量大,但是热带土壤含钾又低,例如在南方非饱和铁铝土上,氯化钾年施用量通常为13~33公斤/亩,在此范围内一般每施用1吨氯化钾可获6~14吨油棕果穗(合1.2~2.8吨油)。当每年每棵树施钾量由0增加到7公斤氯化钾时,油棕果穗重量增加15%,但含油量降低2%。说明施钾对含油率有负效果。但施钾可增加油棕果穗量,提高油总产量。
椰子树从土壤中获得钾和其它矿质养分的能力较棕榈树强,钾也是对它有效的肥料。在象牙海岸试验对5龄椰子树每年每棵施用1.2公斤氯化钾,干椰肉可增产1倍,油产量也相应提高。
从以上试验案例可看出,钾似乎对油脂的生物合成影响。
钾肥的主要贡献是提高产量,从而提高每公顷的油产量。至于油料作物的籽粒和果实产量增加的同时,其含油率是否增加不一定。尤其是大量施用氮肥时,这一推论更会误导,因为蛋白质含量和含油量通常呈负相关。而且钾肥对脂肪酸组成的影响小于遗传属性所产生的作用。
高蛋白作物需要的钾比一般作物高,比如每收获一吨苜蓿从土壤中所移走的钾大约为22.7公斤。这类作物有三个共同特点:1.蛋白质的产出高。作物体内的钾含量与蛋白质含量呈高度正相关,不仅籽粒中含有高浓度钾,而且大部分钾是与蛋白质呈结合态的,所以高蛋白质作物具有较高的钾收获指数(收获物中钾的数量)。其原因是这类作物能更有效地将钾调运入发育的籽实中,钾参与了蛋白质合成中氮的调运。2.钾有利于蛋白质结构的稳定。籽实中大多数贮藏蛋白富含酸性氨基酸,如谷氨酸、天冬氨酸。钾可平衡这两种阴离子态的氨基酸。3.高浓度钾的作用还可促进蛋白质合成器官的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