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根结线虫病俗称生姜癞皮病、姜蚧。近年来,随着生姜连作和种植面积的扩大,这一病害呈加重为害和扩大蔓延的趋势,并且成为仅次于姜瘟病的第二大生姜病害,严重影响生姜的优质、高产。下面介绍这一病害的主要症状、发生特点和防治方法!
生姜癞皮病症状:生姜癞皮病是用肉眼看不到的线虫病害,多发生在地下茎块上,使生姜须根和肉质根变粗变短,肉质根产生瘤状物,母姜基部也出现皱纹突起的瘤状物,随着姜块分枝,表面形成突起瘤状物并伴有裂纹斑。侵染生姜的根系,肉质根产生病态,变粗、变短,根部产生瘤状物并有裂纹根斑,从根尖向上腐烂,然后再感染母姜和子姜。基部出现的突起瘤状物,阻碍养分吸收和姜块膨大,地上部茎、叶变矮、萎缩,叶片出现黄色斑点。根部受害,产生大小不等的瘤状根结,块茎受害部表面产生瘤状或疱疹状物并出现裂口。
生姜“癞皮病”是用肉眼看不到的线虫病害,病原主要为南方根结线虫(Meloidogyneincongnita)。在田间以卵或其它虫态在土壤中越冬,在干枯的大姜上可存活3年之久。气温达10℃以上时,卵可孵化,幼虫多在土层5-30cm处活动。根结线虫在露地栽培土壤中一年发生5-7代,每个雌虫产卵300-500粒,甚至多达1000粒。温度24-28℃时,25天可完成一个世代,适宜土壤湿度40%-60%,适宜土壤酸碱度pH4-8。土温高于40℃或低于5℃很少活动。
“癞皮病”发生在地下块茎上,自生姜“三股杈期”开始,为害姜块表皮内肉质及根系,使生姜须根和肉质根变粗变短,肉质根产生瘤状物病害,母姜基部出现皱纹突起的瘤状物。随着姜块分枝,表面形成突起瘤状物并伴有裂纹斑,皮下组织颜色变暗,呈黄褐色;受害严重的,内部组织变成深褐色干腐,似海绵状,完全失去食用价值和商品价值。
由于根部受害,吸收机能受到影响,生长缓慢、叶小、叶色暗绿、茎矮、分枝小,自6月上中旬开始即可显现出来,8月中下旬前后可比正常植株矮50%左右,减产幅度为20%-70%,但植株很少死亡。收获后的病块生姜,在贮藏期间仍然被线虫为害,严重影响姜块质量。
生姜“癞皮病”生物综合防治措施
合理轮作“癞皮病”的病原—线虫可以卵、成虫在病体上或以幼虫在土壤和粪肥中越冬,存活3年以上。若长期在同一块地上种植,“癞皮病”会越来越严重。种植生姜,选用新茬地,前茬作物以葱、蒜为。轮作栽培的作物、时间和方式,各地不尽相同,旱地多实行粮、棉、菜等轮作,水田进行水旱轮作,以3-5年为一周期。
1、北方生姜轮作方式:
①姜→洋葱(大蒜)米→大蒜第2年→姜第3年
②第1年→玉米→小麦第2年→姜第3年
③姜→菠菜第1年→玉米→大蒜第2年→姜第3年
④姜→小麦第1年→玉米→冬闲第2年→马铃薯→姜第3年
⑤姜→冬暖棚瓜类等喜温菜第1年→姜第2年
2、南方姜区轮作方式:
①姜→冬闲第1年→水稻→小麦第2年→水稻→冬闲第3年→姜第4年
②姜→油菜、小麦第1年→水稻→紫云英第2年→姜第3年
③姜→大蒜第1年→玉米→白菜或萝卜第2年→姜第3年
④姜→小麦第1年→水稻→油菜、蒜第3年→姜第4年
调理土壤生姜适宜的土壤pH值为6.5-7.5,若土壤土层pH值低于5,则姜的根系臃肿易裂,根生长受阻,发育不良;pH值大于8,根群生长甚至停止。经过多年耕作的大田土壤多有土壤次生盐渍化现象,酸化严重、盐分超标。土壤中盐含量过高,干旱时盐分上浮地表形成晶体刺破生姜根系形成伤口,成为土壤中其它病原物的侵入口。科学合理使用土壤调理剂能够打破土壤板结、疏松土壤、提高土壤透气性。切忌使用生石灰,生石灰会严重破坏土壤团粒结构,造成土壤板结。
“泰诺特立克”土壤调理剂(富含硅、钙、镁等元素)主要是由天然矿物质(白云石、钾长石等)添加免深耕、二次高温煅烧后加工而成,专业治理土壤盐化、酸化,具有绿色环保、缓释长效、多营养、效益高等特点。
施用“泰诺特立克”防治农作物盐害有独到作用,可调酸、降盐,有利于形成土壤团粒结构、消除土壤连作障碍、改善土壤物理性能。“泰诺特立克”为无机物加工而成,不伤根苗,可以直接用于有机瓜果才基地、农业生态园、高科技示范园、出口基地、高效益经济作物(如西洋参、火龙果)等。
施用清洁肥料,增施抑线菌剂(肥)
1、选用清洁的肥料选用清洁的肥料,如发酵后的豆粕、淀粉渣、香菇渣等。施用有机、无机作物专用肥全面满足作物对各种营养元素的追求。严禁施用未经发酵处理的粪肥。现在集约化养殖的鸡、鸭、猪等畜禽的粪便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病菌、盐分、寄生虫、重金属等有害物质。即使经过发酵腐熟,也存在极大的潜在风险(除非按科学合理操作规程充分发酵腐熟)。
2、增施抑线菌剂(肥)施用菌肥时可选择对线虫有抑制作用的微生物菌,如蜡质芽孢杆菌、解淀粉芽孢杆菌、坚强芽孢杆菌、淡紫拟青霉、枯草芽孢杆菌等,通过改善土壤微生物环境控制线虫数量。
3、注意施肥原则“前氮中鳞后钾钙托底”。小培土后、平垄前尽量不要施用高钾肥料。线虫对高钾肥料比较敏感,钾含量较高容易促进线虫发生。
做好姜种选育工作
俗话讲,苗好三成收。早春季节,正是生姜催芽的准备阶段,催芽前通过药剂处理解决种子上携带的线虫卵、幼虫,对“癞皮病”的预防至关重要。
1、选好姜种选用姜块肥大,外表光亮、无烂点、无病虫害的健康姜块做种。因为生姜生长早期的营养大部分来自种姜,健壮的种姜可以提供充足的营养,确保植株生长前期生长良好。
2、姜种处理为防止线虫侵染姜种,可以用“永卫168”稀2000-3000倍液对姜块进行喷洒,先正面喷施一次,再将姜块翻转,再喷一次。如种植面积较少,可以进行姜种浸种处理,能够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与其它药肥混合使用,必须先做生姜发芽试验,确保对发芽没有影响。
药剂防治
1、次用药(播种)
生姜播种时将药剂施入地里可有效杀灭土壤中的幼虫与成虫。
方法一:姜种覆土后高浓度喷施药液,亩用2瓶(2斤)视定植密度兑10-12喷雾器水喷沟。(注:1喷雾器按30斤水计)
方法二:播种沟内施用“永卫168”药肥颗粒,亩用2瓶(2斤)。每瓶(1斤/瓶)兑水6斤,与“紫牛高蛋白有机肥”4袋(25公斤/袋)混合晾干,制成“永卫168”药肥颗粒,撒施到播种沟里。
第二次用药(揭膜后,此次用药至关重要!)
进入5月,气温升高,地温上升,土壤中残存的越冬卵开始孵化,线虫活动趋于频繁,25-30天即可完成一个世代,繁殖能力强。经过30-50天(进入7月)后地里的线虫数量呈几何式增长,对生姜的为害加重。揭膜后施用“永卫168”防治根结线虫至关重!此时用药可以杀灭土壤中繁殖增长的线虫幼虫、成虫达到控制线虫数量的目的。推荐亩用量4瓶(4斤),小水冲施,使药液浸透生姜块茎附近土壤。
第三次用药(大培土前10天)
方法一:施用“永卫168”,亩用2瓶(2斤)。按照2000倍(1瓶药兑水2000斤)浓度灌墩,每棵苗灌药液1斤左右。
方法二:在生姜栽培垄上撒施“永卫168”药肥颗粒,亩用2瓶(2斤)。每瓶(1斤/瓶)兑水6斤,与“紫牛高蛋白有机肥”4袋(25公斤/袋)混合晾干,制成“永卫168”药肥颗粒。
第四次用药(大培土之后25天左右)
生姜生长周期长且不断培土加深生长层,线虫防治困难,须对培土后增加的新土层采取线虫防治措施。大培土之后结合浇水施用“永卫168”防治线虫,每亩地施用2-4瓶(2-4斤)/亩。用量视上茬线虫发生情况而定。“永卫168”持效期70-120天,是纯植物提取物,不产生抗性,连续使用效果更佳。
田间病株
在田间发现病株或发病区要及时进行的灭线处理,并对中心病区周围2-3m2全面灭线处理,控制病害蔓延,“永卫168”2000倍在病株周围灌墩或小水冲施。
注:以上用法中提到的“永卫168”亩用量可视地块上茬癞皮病发生情况酌情增加。
清洁田园
大姜收获后,应立即清理田园,将植株病残体带出田外,集中晒干、烧毁或深埋,减少下茬线虫数量。线虫严重地块,可在生姜收获后用“永卫168”3000倍灌地,用药量不低于每亩6瓶(6斤)。
土壤生物熏蒸处理
根据调查,山东地区生姜种植前部分农民会选择威百亩、棉隆等化学产品进行熏地处理,费时费力且效果不理想,更重要的是危害人的身体健康。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生姜种植户开始寻找效果好、、的熏蒸剂替代品。经过20多年的潜心研究,潍坊市根结线虫防治技术研究所隆重推出纯植物提取熏蒸剂—“卡里路”,毒性低,防效高效果好,无刺鼻味道,对人身体健康,深受生姜种植户信赖!秋季生姜收获后或春季生姜播种前推荐使用纯植物源熏蒸剂—“卡里路”进行土壤熏蒸,亩用量3-5公斤,亩投入600-1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