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在黑龙江称之为土豆。其块茎内含有大量的淀粉和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多种营养成分,是中国五大主食之一。马铃薯作为茄科茄属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具有极高的价值,其和营养丰富。马铃薯在栽培中适应性比较强,特别是在高寒地因栽培,也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可以说是农民主要的经济来源。马铃薯黑胫病属地下病害,传播条件及传播途径复杂,存在防治难度大、防治效果不理想等情况,黑胫病也就成了大家头疼的病害之一。
马铃薯黑胫病又称黑脚病,是一种细菌性土传病害,因茎基部变黑的症状而得名,从马铃薯发芽到后期都可发病,具有发病早、发病快、死亡率高、防治困难等特点,是危害马铃薯生产的一种重要病害。提醒广大薯农应及时做好病害防控,使用鑫科植保马铃薯青枯根腐灵来喷施或灌根,对马铃薯土传病害有效果。本文对马铃薯黑胫病进行阐述,通过对病害特点进行分析找出防治措施。
一、马铃薯黑胫病的危害症状
主要为害茎和薯块,从发芽到生长后期均可发病。
1、薯块
薯块染病由脐部开始,呈放射状向髓部扩展,病部黑褐色或黑色,横切检查维管束呈黑褐色点状或短线状,用手挤压皮肉不分离。
病轻时,脐部只呈黑点状,干燥时变硬、紧缩;但在长时间高湿度环境中,薯块变为黑褐色,腐烂发臭,严重时薯块中间烂成空腔。
二、幼苗
幼苗染病一般在株高15~18cm时出现症状,表现为植株矮小,生长衰弱,节间缩短,病株易从土中拔出,拨出后茎基部往往带有母薯腐烂物。
发病部位茎秆常常自动开裂,横切茎可见维管束为褐色,并分泌出大量的臭味粘液;同时叶片上卷,褪绿黄化,茎部变黑,萎蔫而死。如果病害发展较慢时,植株逐渐枯萎,结果部位上移,易长气生块茎。
二、马铃薯黑胫病发生流行特点
马铃薯黑胫病其发生程度与温湿度有密切关系。贮藏期间,通风不良,高温高湿,有利于细菌繁殖和危害,往往造成大量烂薯。土壤黏重而排水不良的土壤对发病有利,黏重土壤往往土温低,植株生长缓慢,不利于寄主组织木栓化的形成,降了抗侵入的能力;窖内通风不好或湿度大、温度高,利于病情扩展;带菌率高或多雨、低洼地块发病重;雨水多、积水、土壤黏重等发病重;切种后,堆放时间长或遇雨淋发病重。黏重土壤含水量大,有利于细菌繁殖、传播和侵入,因此黏重土壤、低洼地块发病严重。
此外,播种前,种薯切块堆放在一起,不利于切面伤口迅速形成木栓层,也会使发病率增高。
马铃薯黑胫病一旦发生,几乎必定将造成植株腐烂死亡,很难挽救,如发病率超过10%,当年的产量及收益可以预见的不会太高,所以马铃薯黑胫病重在前期的预防。使用鑫科植保马铃薯青枯根腐灵来喷施或灌根,能够有效预防这种病害的侵袭。
三、马铃薯黑胫病的农业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选择地势高、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播种、耕地、除草和收获期都要避免损伤种薯,及时拔除病株,减少病害扩大传播。
2、清理病株残体
避免昆虫从侵染源传播欧氏杆菌。
3、注意农具和容器的清洁
必要时用次氯酸钠和漂白粉或福尔马林处理,防止传染。
4、全田管理中,增施磷、钾肥料和生物菌肥及中微量元素肥,提高抗病力。适时早播,促使早出苗。
5、提倡与禾本科作物如玉米等进行4年轮作。发生严重的田块清理后,建议改种春玉米。
6、防治药剂:在发病初期,可以使用鑫科植保马铃薯青枯根腐灵进行防治,每5~7天喷1次,连喷2~3次。也可兑水300斤灌根使用。鑫科植保马铃薯青枯根腐灵对马铃薯的青枯病、根腐病、疮痂病等土传病害均有显着的防治效果,效果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