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杂棉l6系四川省农科院选育的抗虫杂交棉,2O06年4月通过四川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参加长江流域国家区试。
特征特性:
川杂棉l6生育期l33天,中熟:植株塔形,生长稳健,茎杆粗壮,叶片中等大小:结铃性强,铃卵圆,铃重6.3g。肚絮畅,纤维洁白;衣分42.01%,衣指6.95g,子指9.72g。
产量表现:
两年区试平均每亩产皮棉,比对照增产17.01%,居第1位,增产极显著,是近年来通过四川棉花区试增产幅度大的杂交新组合。生产试验平均每亩产籽棉、皮棉,一般亩产籽棉350~450公斤分别比对照增产15.11%、12.75,纤维品质: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川杂棉16的HVICC标准的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30.65mm,比强度29.14cN.ex-1,麦克隆值4.9,纤维品质较好。
2006年长江流域国家区试,籽棉产量居位,比对照湘杂棉8号增产7%。
抗虫抗病性:
经华中农业大学和中棉所植保室鉴定,达抗棉铃虫水平。平均枯萎病病指为6.8,黄萎病病指为22.3,为抗枯萎病耐黄萎病类型。
栽培技术要点:
1、育苗移栽:长江中下游地区在4月中旬育苗,5月初移栽。
2、种植密度:长江中下游地区种植密度1600株/亩左右,肥水较高田块种植密度为1400株/亩左右。
3、平衡施肥:重施磷钾肥和有机肥,移栽前一次性施足底肥.花铃肥在盛蕾至见花期施用,在8月上甸追施1次盖顶肥,防止早衰。
4、化学调控:一般每亩喷施缩节胺3~4g,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决定缩节胺的用量、浓度及施用频率。
5、虫害防治。重点防治肓蝽、棉蚜、红蜘蛛等刺吸式口器的害虫.对棉铃虫和红铃虫进行监测防治。二代棉铃虫和红铃虫一般不用防治,但应注意防治三、四代棉铃蝗虫和红铃虫。
6、其它裁培技术。中耕、锄草、整枝、灌水等与常规品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