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种来源: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和武汉市东西湖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用“D0424S”作母本,与明恢63、R183等籼型和粳型恢复系杂交,经系谱法选育而成。2009年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名称为:晚籼98,品种审定编号为鄂审稻2009011。
品质产量:2006~2007年参加湖北省晚稻品种区域试验,米质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定,出糙率79.0%,整精米率65.8%,垩白粒率6%,垩白度0.4%,直链淀粉含量17.0%,胶稠度83毫米,长宽比3.3,主要理化指标达到国标一级优质稻谷质量标准。两年区域试验平均亩产515.52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2.76%。其中:2006年亩产491.17公斤,比对照减产1.85%,不显著;2007年亩产539.86公斤,比对照增产7.35%,极显著。
特征特性:株型适中,分蘖力较强。剑叶较短、挺直。穗层较整齐,大穗,着粒均匀。谷粒细长型,籽粒饱满,谷壳薄,稃尖无色,成熟期转色好。区域试验中亩有效穗22.2万,株高106.2厘米,穗长24.7厘米,每穗总粒数152.3粒,实粒数114.4粒,结实率75.1%,千粒重22.48克。全生育期120.6天,比汕优63短0.6天。
品种优势:
米质特优:国标一级优质米,适合于农户自留口粮和订单农业生产;
增收增效:稻谷收购价高、整精米率高;
抗倒性强:株型紧凑,茎杆坚韧,高抗倒伏。
栽培要点:1、适时播种,培育壮秧。5月下旬至6月上旬播种,秧田亩播种量20公斤,大田亩用种量1.5~2.0公斤。播种前用强氯精浸种,预防恶苗病。2、控制秧龄,插足基本苗。秧龄不超过30天。大田亩插2.0万穴,亩插基本苗15万左右。3、加强肥水管理。该品种对钾肥较敏感,应适当增施钾肥;后期注意控制氮肥用量,防止贪青和倒伏。前期浅水勤灌,亩苗数达到20万时及时排水晒田,后期干湿交替,忌断水过早。4、注意防治稻瘟病、稻曲病、白叶枯病、纹枯病和螟虫、稻蓟马、稻飞虱等病虫害。5、及时收获,注意脱晒方式,提高稻谷品质。
适宜范围:适于湖北省江汉平原和鄂东南的稻瘟病无病区或轻病区作一季晚稻或中稻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