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性茎软腐病又称性流胶病,常在黄瓜病茎和果实上出现流脓现象,后期茎果腐烂,整株死亡。该病近年来发展迅速,已成为我国黄瓜主产区主要病害之一,在河南、辽宁、山东等地造成严重损失。龙灯生物把该病的发生症状、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总结如下,及时识别,提前预防。
发病症状
黄瓜性流胶病在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生。
苗期定植后7~10d(天),地上部出现黄叶时,在地表茎基部(地膜下)即出现黄褐色水浸状病斑。地面湿度大时其子叶由边缘向内腐烂。病斑继续向上发展,可见近地面第1片子叶边缘出现1~2个水浸状凹陷病斑,后扩大向内发展,病斑处的叶脉呈深褐色。棚内湿度大时,茎基部出现流胶,病情继续向上扩展,叶背面的病斑溢出菌脓,干燥时病部易干、质脆,呈开裂状或穿孔状。
成株期植株开花结果时,在郁闭高湿条件下,先在茎蔓的叶节易积水处流胶,或在瓜条、叶柄、卷须上出现水渍状病斑或有水珠,扩大后呈鼻涕状流胶,严重时病株的叶片上黑褐色叶脉出现水渍状病斑,在植株顶部叶节处出现黑褐色萎蔫,枝条下垂、溃烂,后呈褐色干枯。黄瓜植株感染性流胶病后,畦面落秧的瓜蔓上湿度大时也出现流胶,该特征也是与黄瓜其他性病害的区别点。
发生规律
黄瓜性流胶病由丁香假单胞菌引起。病原可在种子和病残体上越冬,借风雨、灌溉水传播蔓延。病原也可通过人在走道上来回走动,或浇水造成的伤口侵染;摘心、掐卷须、绕蔓、摘瓜、打杈等农事操作对植株造成的伤口,也是病原的侵染传播途径。
湿度和温度是该病发生的主要环境条件,湿度大,发病重。大棚黄瓜苗期或开花结果期遇雾霾天或阴雨天气多,棚内湿度大,若植株下部叶片多、郁闭,植株茎蔓、瓜条流胶,并迅速蔓延,发病严重。病原适宜温度为25~27℃,但秋冬和早春棚内的低温时间越长,湿度越大,发病越严重。棚内温度19~24℃维持10d(天)以上,一旦升温,棚内的中午温度高,温差大,性流胶病发生严重。
黄瓜性流胶病防治方法
1.物理防治
降低环境湿度,增加通风透光,对黄瓜流胶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一是定植时少盖土,露出黄瓜幼苗的蛭石面,有利于降低幼苗茎部湿度。
二是苗期发病时,拉开植株周围的地膜,主要也是起降低湿度的作用。
三是对已发病的棚室成株期进行药剂喷雾前,先去掉植株下部叶片,尤其去掉畦面上覆盖的叶片,减少病残体,并做到边去叶边喷雾(防止病原菌从伤口侵染)。该方法可快速减少植株下部的潮湿蒸汽上升,大大减轻植株上部病情,增加植株间通风透光,植株上部能很快长出无病的新叶。
2.生物防治
穿孔流胶、水溃萎蔫、菌脓溃腐,喷施龙灯生物“溃腐康”
预防:本品每组稀释15-20kg水,可喷施500-700m2,提高免疫,不被感染。
:本品每组稀释15-20kg水,可喷施300-350m2,7天重喷一次即可,喷雾兼顾正反面,消灭效果好。
适用范围:
黄瓜、番茄、草莓、大枣、果树、辣椒、甜瓜、葡萄、豆角、花卉、中药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