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有句俗语说:小麦赤霉病真可怕,四个麦穗能烂仨!小麦赤霉病是小麦抽穗扬花期容易爆发且对小麦后期产量影响严重的病害类型之一,因为小麦赤霉病属于花期染病、灌浆期发病、借助风雨传病的病害类型,小麦上一旦发病很难防治住。那么该如何防治小麦赤霉病呢?
在实际调查中发现,农户对于赤霉病的防治效果并不理想。
首先,小麦赤霉病发生与温度和天气关系密切,即:当春季平均气温9℃以上,持续3-5天阴雨天气,雨量达12毫米以上,此时若恰遇小麦扬花期,即可造成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和流行。
其次,偏施氮肥、田间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密度大,透气性差,使田间湿度相对达到80%以上,容易为赤霉病的流行创造条件;还有就是选择的小麦品种差异大,很多品种不抗赤霉病;迟熟、颖壳较厚、不耐肥品种发病较重。
,小麦赤霉病的防治一定是防大于治,赤霉病发病传播速度非常快,一旦发病,效果甚微,只能提前预防。
该如何防治小麦赤霉病呢?
一、防治策略
小麦赤霉病是典型的温湿气候型重大流行性病害,可防、可控、不可治,必须立足预防。长江中下游、江淮、黄淮南部等小麦赤霉病常年重发麦区,坚持“主动出击、见花打药”不动摇,黄淮中北部、华北等常年小麦赤霉病偶发麦区,坚持“立足预防、适时用药”不放松,科学防控,有效降低病害流行风险,保障小麦产量和质量。
二、防治技术
在加强肥水管理、降低田间湿度的同时,及时喷施对路药剂预防是目前控制赤霉病发生流行、降低毒素污染的关键措施。应做到“四个坚持”。
坚持适期用药。
小麦齐穗至扬花初期是预防控制小麦赤霉病发生的时期。长江流域、江淮、黄淮等常发区,全面落实“见花打药”预防控制措施,如遇连阴雨、长时间结露等适宜病害流行天气,需进行第二次防治的,应在次用药后5-7天再次施药。黄淮北部、华北、西北等偶发区,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情况,一旦抽穗扬花期遇连阴雨、结露等适宜病害流行的天气,立即组织喷施“保险药”,严防病害发生流行。
坚持合理选药。
选用对路的药剂种类、足够的有效剂量,是预防控制效果的关键。长江中下游、江淮、黄淮等赤霉病重发区以及赤霉病菌对多菌灵产生抗药性的地区,应优先选用氰烯菌酯、戊唑醇、丙硫菌唑等药剂及其复配制剂,谨用多菌灵及其复配制剂。尽量选用微乳剂等耐雨水冲刷剂型,注重轮换使用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品种,延缓抗药性产生,提高防治效果、减轻真菌毒素污染。
坚持科学施药。
选用高效的施药器械、适宜的助剂和稳定剂,是保障预防控制效果的基础。推荐使用自走式宽幅施药机械、无人机、电动喷雾器等施药机械,应尽量避免使用担架式喷雾机。尽可能选用小孔径喷头喷雾,添加相应的功能助剂,适宜的雾滴大小和药液均匀展布性能。无人机尤其是多旋翼无人机作业,应药液量并注意添加沉降剂。
小麦赤霉病药剂推荐:戊唑·咪鲜胺水乳剂-秦农
总有效成分含量:400克/升
戊唑醇含量:133克/升
咪鲜胺含量:267克/升
剂型:水乳剂
做精品农药,富天下粮仓,一切让事实说话。以品质为导向,以为基础用责任开拓市场,用细节成就品牌用创新发展团队,用服务赢取信任把握丰收,信赖秦农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