稗子长在稻田里、沼泽、沟渠旁、低洼荒地。形状似稻子但叶片毛涩,颜色较浅。稗子与麦子共同吸收麦田里养份,因此稗子是麦田里的恶性杂草,败家子中的“败”就是稗子演变过来的。但同时也是马牛羊等的一种好的饲养原料,营养价值也较高,根及幼苗可药用,能止血,主治创伤出血。茎叶纤维可作造纸原料。稗子是小麦的祖先,经过人类的影响进化成了小麦。
稗子长在稻田里、沼泽、沟渠旁、低洼荒地。生于湿地或水中,是沟渠和水田及其四周较常见的杂草。平均气温12℃以上即能萌发。适发芽温度为25-35℃,10℃以下、45℃以上不能发芽,土壤湿润,无水层时,发芽率高。
土深8cm以上的稗籽不发芽,可进行二次休眠。在旱作土层中出苗深度为0-9cm,0-3cm出苗率较高。东北、华北稗草于4月下旬开始出苗,生长到8月中旬,一般在7月上旬开始抽穗开花,生育期76-130天。在上海地区5月上、中旬出现一个发生高峰,9月还可出现一个发生高峰。
稗草、水稻为啥是天敌?
浙江大学农学院樊龙江教授团队对田间头号杂草——稗草进行了全基因组测序和水稻化感互作实验,找到了稗草与水稻相争的“秘密武器”,并对水稻育种指出了一种新的基因资源。相关研究论文在《自然·通讯》上在线发表。
植物化感作用简单地说就是植物会释放“化学武器”。生长过程中,植物会向环境释放特定的防御性化学物质,从而影响邻近植物生长。
樊龙江团队通过基因组研究发现,稗草能分泌一种叫丁布的次生代谢产物,可以明显抑制水稻生长。他们在基因组研究中找到了能合成丁布的3个基因簇。在与水稻混种时,该基因簇会快速启动“制造”丁布。
“丁布是稗草的秘密武器,而水稻没有。并且,水稻的‘杀手锏’稻壳素,稗草也能合成。”樊龙江说,“因此,不倚仗除草剂的威力,水稻斗不过稗草。”
“青稗”应该是来源于民间:前几年,水稻田中有一些稗草比较难以防除,而且这类稗草茎叶颜色较一般稗草颜色更深、更绿,农民群众说它是一种“颜色很青的稗”,后来在口口相传中简化为“青稗”,由于该名称描述了这些特殊稗草的特点,既好记、又好懂,所以很快就在农资圈传播开了。
任何事情都会有一个持续发展的进程!如今,“青稗”已经不是前几年的“颜色很青的稗”的简称了,“青稗”是抗性稗的代名词,凡是遇到打不死的稗,都叫“青稗”,反正谁也说不清什么才是“青稗”!
在农资圈,农资人很喜欢“青稗”这个词,其被使用的概率很高。凡是某某除草剂没打死稗草,就说:“这是”青稗“,打不死很正常,不能怪我的药不好!”此话一说,立即得到大家的认可,轻松脱身!
2012年,稗草对氰氟草酯还很敏感,当时10%氰氟草酯乳油,亩用量40-60毫升效果就很明显;2013年,10%双草醚悬浮剂亩用30毫升对稗草也有优良的防效。当时仅用其中一种除草剂即可有效防除稗草。
但近几年,随着氰氟草酯、双草醚、二氯喹啉酯等除草剂的广泛使用,稗草对其抗药性也快速上升。为了除草效果更好,农资经销商和农民群众一方面盲目增加亩用药量,另一方面普遍采取多种除草剂混用的方式,造成的后果就是稗草不是对某种除草剂产生了抗药性,而是几乎同时对多种除草剂都产生了抗药性!笔者亲眼目睹这样的配方在某些地方普遍使用:氰氟草酯+双草醚+二氟喹啉酸+吡嘧磺隆+氯氟吡氧乙酸+精噁唑禾草灵,差不多把水稻田常用的苗后除草剂“一桶打尽”了!
“青稗”暴发,不是自然现象,是人为干涉的结果!
解决方案——优化除草技术
全新多元植物精油助剂
多元植物精油-药必加-天发生物
产品特点:
1、抗低温
提高混配药剂的耐低温效果,药效的发挥
2、抗蒸发
延长雾滴的挥发时间,高温用药效果
3、抗漂移
调节雾滴谱,减少雾滴的漂移
4、促沉降
加快雾滴的沉降,减少药液的流失
5、促附着
改进雾滴的润湿和铺展,耐雨水冲刷
6、促吸收
加快有机体蜡质层和卵壳溶解,促进药液吸收和利用率
使用:按1500-2000倍兑水使用,可配合除草剂、杀虫剂、杀菌剂、叶面肥等使用,提高药效30%以上。
此外,全新多元植物精油型助剂是良好的抗挥发剂,除草剂有更长的残效期;是很好的稀释剂,全新多元植物精油作辅助剂与作物有亲和性,避免因使用矿物油等对某些敏感作物产生药害,对作物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