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旱2号的母本为“郑稻90-18”,父本“オカミノリ”(日本引进陆稻品种)。1991年杂交配组,同年冬季南繁加代,按照杂交系谱法育种程序,经逐代单株选拔,于1997年稳定并进行株系直播鉴定,2000年参加旱稻区域试验(黄淮海中晚熟组),2001年参加旱稻区域试验和生产示范试验(黄淮海中晚熟组)。试验和生产示范表明,郑旱2号产量高、抗旱性强、适应性广。2003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
一、产量表现
1、区域试验:
2000年旱稻区域试验中,河南、安徽、江苏、山东四省8点试验,平均亩产328.4公斤,较对照豫粳2号(郑州早粳)增产31.5%,居试验位。
2001年旱稻区域试验中,河南、安徽、江苏、山东、陕西五省12点试验,平均亩产335.0公斤,较对照(郑州早粳)增产33.7%,达极显著,居试验位。
黄淮海中晚熟组两年20点次区试中,平均亩产331.7公斤,比对照品种平均增产32.6%,居参试品种位。
2、生产试验:
郑旱2号2001年提前参加旱稻区试黄淮海中晚熟组生产试验,河南、安徽、江苏三省4个试点平均亩产349.2公斤,比对照“豫粳2号(郑州早粳)”平均增产21.0%,居位。
二、特征特性
1、农艺性状:“郑旱2号”属粳型常规旱稻,黄淮海地区全生育期120天左右,根系粗壮、发达,耐旱性强,生长旺盛,分蘖力较强,剑叶较长;株高91.6厘米,冠层高77.7厘米,茎秆较粗、坚韧有弹性,穗长20厘米,散穗型,平均每穗总粒数86.1粒,实粒数66.8粒,粒大,千粒重30.4克。后期成熟落色好。
2、品质:2001年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武汉)化验:出糙率81.8%,整精米率62.8,垩白米率91%,垩白度24.9%,直链淀粉含量15.00%,胶稠度90mm,粒长5.8mm,长宽比1.9,理化分44。适口性好。
3、抗病性:2001年经天津市植物保护研究所鉴定,郑旱2号抗穗茎瘟(R),中抗胡麻叶斑(MR),中感叶瘟(MS)。
4、抗旱性:2001年经洛阳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抗旱性鉴定,郑旱2号全生育期的抗旱指数高(5.142),抗旱等级为1级,抗旱性强。
三、栽培要点
郑旱2号属大穗、大粒型高产旱稻品种,以提高穗粒数和结实率为中心,以较多的穗数、较高的穗重,获得高产。
1、适期早播:要求6月上旬抢时播种,迟不晚于6月15日,播种量8公斤/亩,播深2厘米,播后浇蒙头水,确保一播全苗。注意苗期病虫害防治。
2、化学除草:出苗前用60%丁草胺100毫升+25%农思它150毫升,兑水60—75公斤进行土壤封闭;4叶期后出现杂草,用20%敌稗乳油500毫升+60%丁草胺100毫升,兑水60—75公斤进行茎叶处理。
3、肥水管理:重视N、P、K、以及硅、锌全量基肥的施用;五叶期结合灌水进行次追肥,每亩追尿素10公斤;两周后每亩追尿素10公斤作孕穗肥;抽穗前酌情追施3—5公斤尿素作穗粒肥。生育关键时期的水分一定要有保障,一是播种齐苗水,二是分蘖水,三是拔节、孕穗、扬花、灌浆水;黄淮地区一般年份需灌4—6次水。
4、病虫害防治:播种时要实施种子包衣或撒毒土防治地下害虫,分蘖期和抽穗期喷施杀虫剂(甲胺磷或杀虫双等)防治螟虫、飞虱,破口、齐穗期喷施三环唑,防治稻瘟病。
四、适宜种植区域
郑旱2号适应于黄淮海地区及长江流域部分地区种植。河南、江苏、安徽、山东省的黄淮流域和取陕西省的汉中地区夏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