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种审定编号:滇审稻2011008号特征特性:株型紧凑,落粒性中等。平均全生育期172天,株高96.4厘米,穗长20厘米,穗总粒数161粒,穗实粒数125粒,结实率77.6%,千粒重24.5克。米质检测:出糙率82.4%,精米率70.9%,整精米率56.4%,垩白粒率78%,垩白度6.2%,透明度2级,碱消值6.5级,胶稠度80mm,直链淀粉13.2%,粒长5.2mm,长宽比1.8。抗性鉴定:高感稻瘟病(9级),抗白叶枯病(3级)。
产量表现:2009-2010年参加云南省杂交粳稻新品种区域试验,两年平均亩产719.5千克,较对照滇杂31减产3.22%。经嵩明、楚雄、玉溪、蒙自、保山等地示范种植,亩产547-925千克。
适宜区域:适宜在云南省文山、楚雄、曲靖、保山四州市海拔1600-1800米粳稻区种植,但在稻瘟病高发区禁种。
栽培要点:
1、在当地佳节令播种,秧龄控制在35-40天,扣种稀播,培育多蘖壮秧,每亩大田用种量1.5-2公斤。
2、实行规范化条栽,建立合理的高产群体。栽插规格3×7寸,亩栽2.5-3万丛(不低于2.5万),每丛栽2粒谷秧,力争亩有效穗25万以上。
3、抓好水肥运筹:合理施肥,按照控氮、保磷、增钾的原则,亩施农家肥1500公斤,尿素10公斤(或碳铵30公斤),普钙30-50公斤作底肥,秧栽后5-7天亩施分蘖肥尿素10-15公斤。
4、水浆管理:前期浅水分蘖,中期适时晒田(亩苗数达28万时晒田一周),后期干湿交替,切忌断水过早。
5、病虫害防治:该组合抗病能力较强,但应实施保健栽培,要注意防范稻瘟病,同时注意防治螟虫、飞虱等害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