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麦25
一、品种来源
淮麦25号(原名淮核0308)是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与江苏省徐淮地区淮阴农科所合作,利用矮败小麦冬春轮回选择群体选育出的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2007年12月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河南省兆丰种业公司拥有淮麦25在河南省的经营权。
二、特征特性
1.植物学特征:淮麦25号幼苗半匍匐,叶色深绿,叶小窄直。株高82cm。株型较紧凑,旗叶上冲外卷,穗层厚,茎秆有蜡质,长相清秀。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半角质,饱满度较好,容重高,黑胚率低,外观商品性好。产量三因素协调。2005-2007年的区域和生产试验结果,亩成穗46-48万,穗粒数34-36粒,千粒重37-40克。
2.生物学特性:淮麦25号属半冬性、中早熟品种,成熟期与对照品种豫麦49号和新麦18同期。分蘖力强,茎杆强度一般,穗多穗匀,结实性好。成穗率中等,亩成穗较多。苗期长势一般。春季起身拔节迟,两极分化快。抽穗期晚,中后期长势较好,后期叶片功能期长,灌浆速度快,熟相好。
3. 抗逆性:高抗秆锈病,中抗纹枯病,慢叶锈病,中感条锈病、白粉病和赤霉病。抗寒性好,较耐倒春寒,抗倒伏能力中等,较耐旱,耐后期高温。
4.品质:国家黄淮南片区域试验抽混合样化验,2006/2007年品种测定结果为:容重801/796g∕L、蛋白质(干基)13.04%/13.75%、湿面筋25.2%/27.8%、沉降值26.7/26ml、吸水率53.2%/54.2%、稳定时间7.8/6.6min、大抗延阻力382/360EU、拉伸面积58/56cm2、延伸性110/112㎜。
三、产量表现
2005-2006年度参加黄淮南片冬水组B组区域试验,19点汇总18点增产,增产点率94.7%,平均563.34㎏∕亩,较对照豫麦49号增产7.49%,较对照新麦18增产6.95%,均达极显著水平,居11个参试品种的第二位。 2006-2007年度继续参加黄淮南片冬水组B组区域试验,19点汇总17点增产,增产点率89.5%,平均565.1㎏∕亩,比对照新麦18增产8.27%,达极显著水平,居12个参试品种的位。2006-2007年度参加黄淮南片冬水组B组生产试验,13点汇总,12点增产,增产点率92.3%,平均530.3㎏∕亩,比对照新麦18增产7.2%,居位。
四、适宜种植区域
适宜在黄淮冬麦区南片麦区的河南中北部地区高肥力地块早中茬种植。
五、栽培要点
1.播期、播量:该品种的适宜播种期为10月8-25日。在适宜播种期内,一般基本苗控制在10万-14万/亩。
2.施肥 :一般底施有机肥3-5吨/亩,尿素15-20㎏/亩,磷酸二铵20-25㎏∕亩,配合施适量的钾肥。追肥应本着氮肥后移的原则,在3月中旬追尿素7-10㎏∕亩,在灌浆初期叶面喷施氮肥,灌浆中期喷施钾肥或丰粒宝等叶面肥。结合追肥浇好拔节水。
3.防治病虫害:4月上旬用20%的三唑酮40-50ml∕亩,防治白粉病;4月中下旬或5月上旬,用40%的氧化乐果80-100ml∕亩,加20%的三唑酮60-70ml∕亩混合喷雾,防治锈病和蚜虫。若扬花期遇雨,根据天气预报于雨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0.15㎏∕亩或者用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0.05-0.08㎏∕亩喷雾预防赤霉病。